锡林郭勒想要从葫芦岛引渤海的海水
最近,在网上看到锡林郭勒要上大工程,从葫芦岛将渤海的海水引上内蒙古高原,提水水泵扬程达到1170米,每年引水3.65亿立方米。引水路线达600多千米,一半是管道,一半是隧洞。从内蒙古地形图上看,“大兴安岭”的“岭”字正好在引水线路上,为了不用翻越大兴安岭,所以就有了长达142千米的隧洞。
六大工程一起来:挖煤、洗煤、发电、制气、引水和淡化制盐,开始还觉得真是不错,可仔细一琢磨就发现不对:经过跟他们联系后确认,引水部分费用折合每立方米4元多,淡化费用就不敢再计算了,希望靠其他工程支援一点,再往盐里面多算一点。每年有3.1亿立方米淡化水,不知道他们准备卖什么价,锡林郭勒的农牧业接受得了吗?总不会白给吧!
真说引水的话,还不如从托克托引黄河水,在地形图上看,引水距离也只有600千米,还处于相同的高程级别上,即使路上有些凸起的地方,不是有隧洞技术吗?根据“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内蒙古每年不是分配到58.6亿立方米了吗?
联想到黄河水的分配的事,站在比较中立的立场来看,黄河中下游的山西、河南、山东,年降雨量都是处在400~800毫米的这个档次的,老跟内蒙古(年降雨量处于200~400毫米,西部甚至是50~200毫米)争水,还真说得出口!要我说的话,托克托以上的上游来水归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他们使用,中下游的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使用中下游的水,不足部分引海水淡化解决。1000多米水头在华北平原可以安排5000千米引水线路了。
也许他们只是说说而已,摆出一个要从渤海引水的架势,被中央否决后再提出引黄河水,或者实施之后看看实在是有点花不来,再要求多分黄河水,因为那水本来就在1000米的高原上,非等到流进渤海之后,在用水泵提上去,用那些水流下来的时候发的电,是远不够把他们提上去的。
太湖里的水葫芦
无锡:放养5000亩水葫芦,控制太湖富营养化
总算是行动起来了,不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在围栏里面养殖,重要的是及时打捞,否则的话,它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像图片上看到的,水葫芦叶片下面应该有一个膨大的球状东西,现在都成为长棍了,这就是没有及时打捞,水葫芦不能进行分支繁殖,只能一个劲地往上长的结果,没有“葫芦”还叫什么“水葫芦”呢!
2、打捞方式也非常简单,人工打捞,使用最原始的工具,效率是很低的;先捞进船仓,还要转到岸上去,说不定还要转好几次呢!
3、5000亩水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啊!吸收氮磷的量需要看它最后收集到多少水葫芦,如果从7月份就开始打捞,每半个月打捞一次,每次打捞围栏中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那么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收集到的水葫芦总量就要多得多了。
4、这样的围栏说是能抗8级台风,如果是在入湖河道那边就有点功能过剩了;如果是在太湖水面,我看还是有点悬。
做什么事情都得讲究一个成本分析,马马虎虎地搞,效果总是要差一些的!
从网上搜到一篇:什么是富硒食品
什么是富硒食品
2007年04月24日 星期二 上午 09:21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氢过氧化物或脂质过氧化物转变为水或各种醇类,消除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攻击,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损伤;硒参与构成碘化甲状腺胺酸脱碘酶。 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其在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烯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硒与维生素E、大蒜素、亚油酸、锗、锌等营养素具有协同抗氧化的功效,增加抗氧化活性。同时,硒具有减轻和缓解重金属毒性的作用。 人体缺硒会造成多种疾病,最典型的是我国黑龙江克山县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白内障、胞囊纤维变性、高血压、甲状腺肿大、免疫缺失、淋巴母细胞性贫血、视网膜斑点退化、肌营养不良、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以及人体的衰老都与人体缺硒有着直接的联系。 硒对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越来越为各国科学家所重视,各国根据本国自身的情况都制定了硒营养的推荐摄入量。美国推荐成年男女硒的每日摄入量(RDI)分别为70微克/天和55微克/天,而英国则为75微克/天和60微克/天。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摄入量为50~200微克/天。 人体中硒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因此,食物中硒的含量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硒的摄入量。食物硒含量受地理影响很大,土壤硒的不同造成各地食品中硒含量的极大差异。土壤含硒量在0.6毫克/千克以下,就属于贫硒土壤,我国除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地区外,全国72%的国土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这些区域的食物硒含量一般在0.01~0.06毫克/千克之间,而食物硒含量低于0.02毫克/千克,长期摄入严重缺硒食品,必然会造成硒缺乏疾病。 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13个省市做过一项调查表明,成人日平均硒摄入量为26-32微克,离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低限度50微克相距甚远。 一般植物性食品含硒量比较低。因此,开发经济、方便,适合长期食用的富硒食品已经势在必行。 什么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的原料必需是自己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及销售记录档案;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喝绿茶究竟有什么好处? 首先就要了解绿茶的成分,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绿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 1、降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饮茶与减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神农本草》一书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提及茶的减肥作用:“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现代科学研究及临床实验证实,饮茶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及胆固醇,令身体变得轻盈,这是因为茶里的酚类衍生物、芳香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维生素类物质综合协调的结果,特别是茶多酚与茶素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能够促进脂肪氧化,帮助消化、降脂减肥。此外,茶多酚能溶解脂肪、而维生素C则可促进胆固醇排出体外。绿茶本身含茶甘宁,茶甘宁是提高血管韧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美国心脏学会《循环》杂志2002年5月刊登一份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喝茶有助于降低因心脏病而死亡的危险。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对1900名心脏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这些患者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平均每周喝茶超过14杯以上的患者,其在心脏病发作后约三年半时间内死亡的风险,比不喝茶的患者要低44%。研究还表明,即使患者平均每周喝茶少于14杯,也有可能使心脏病死亡率降低28%。 2、防癌。绿茶所含的成分———茶多酚及咖啡碱,两者所产生的综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养神之效,更具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癌的功效。近年,美国化学协会总会发现,茶叶不仅对消化系统癌症有抑制的功效,而且对皮肤及肺、肝脏癌也有抑制作用。经过科学研究确认,茶叶中的有机抗癌物质主要有茶多酚、茶碱、维生素C和维生素E;茶叶中的无机抗癌元素主要有硒、钼、锰、锗等。中、日科学家认为,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抗癌效果最佳。 3、抗毒灭菌。把茶用作排毒的良药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神农时代(约公元前2737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这在《史记·三皇本记》、《淮南子·修武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这部1200多年前(公元780年)世界上第一部权威性茶叶著作中关于“茶的效用”中指出:“因茶性至寒,最宜用作饮料……如感到体热、口渴、凝闷、脑疼、眼倦、四肢疲劳、关节不舒服的时候,喝上四、五口茶就显效”。陆羽所列举的上述症状与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例就很接近。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写道:“止渴除疫。贵哉茶也”。著名宦官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把“以茶除疠气”列为茶德之一。自唐以后,历代茶疗学也有新的类似以茶解毒灭菌叙说,但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将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统称为“瘟疫”或“疠气”,虽未点明是何种细菌、病毒,但喝茶有助抗毒灭菌的事是已被证实了的。近代医药界对茶的保健作用研究不断深入,美国科学家在2003年于《美国科学院学报》上报道:“茶叶中名为‘茶氨酸’的化学物质可以使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强五倍”。 4、长寿。绿茶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主要体现在若干有效的化学成分和多种维生素的协调作用上、尤其是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等,能增强人体心肌活动和血管的弹性,抑制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强免疫力,从而抗衰老,使人获得长寿。根据医学研究证明,茶多酚除了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还能增强微血管的韧性和弹性、降低血脂,这对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等中老年人常见病症极为有用。茶叶中含有硒元素,而且是有机硒,比粮油中的硒更易被人吸收,美国理查德·派习瓦特博士认为:食物中加入硒与维生素C、维生素E配合成三合剂,可以延长人的寿命,而茶叶中正富含这些有益生命的奇异元素。 喝绿茶虽好,但令人遗憾的地方还很多:1、绿茶易氧化,不易保管。绿茶中的茶多酚是强抗氧化剂,因而其自身极易养化,虽然尚不可定论茶多酚就是喝茶能使人长寿的原因,但被氧化了的陈茶泡出来的茶水是咖啡红的,也没有茶香味,其口味就大大地变差了。2、一般人喝茶都很淡,喝不惯浓茶,因此,对于养生来说,其喝茶量就显得不够。3、防备“尿素茶”。什么是“尿素茶”呢?前几年茶叶俏销,茶叶供不应求,一些地方的茶农就有了“技术革新”,每天上午采完茶叶,下午就往茶树上喷尿素溶液,次日一早茶叶就又长得很长了,如此循环,茶叶产量急剧增加。 |
说说阳宗海的砷污染
阳宗海出现砷污染有一段时间了,湖水中砷含量达到0.128毫克/升,说是污染源附近的泉眼里涌出来的水中的砷含量就要高得多了。对照GB3838-2002标准,Ⅰ、Ⅱ、Ⅲ类水体的砷含量限值都是一样的(不大于0.05毫克/升),Ⅳ、Ⅴ类水体的砷含量限值也是一样的(不大于0.1毫克/升),所以达到0.128毫克/升,就是说已经是劣于Ⅴ类了,不过只是超过Ⅴ类标准的幅度为28%。网上有资料说这样的污染相当于往阳宗海倾倒了几十公斤纯砷,觉得有些不对:阳宗海蓄水量为6亿立方米(换算为600百万立方米),即使砷含量达到0.05毫克/升(换算为0.05吨/百万立方米),那么湖水中砷的总量也有30吨;湖水平均砷含量从0.05毫克/升提高到0.10毫克/升,需要“倾倒”30吨纯砷。
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措施,也不知道“恢复到Ⅲ类水质需要三年”的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原来总觉得砷的氧化物(三氧化二砷As2O3)就是砒霜,应该是比较毒的了,可是再去看看GB3838-2002标准,砷含量的限值并不是最低的,以Ⅲ类标准的限值来说明:砷与铬(六价)、铅、石油类等4项并列第6(不大于0.05毫克/升),前面的5项分别是:
汞(不大于0.0001毫克/升,是砷的限值的1/500);
挥发酚和镉(不大于0.005毫克/升,是砷的限值的1/10);
硒(不大于0.01毫克/升,是砷的限值的1/5);
氰化物(不大于0.02毫克/升,是砷的限值的2/5)。
那个硒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呢,我都有点糊涂了,这些标准限值都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啊?
关于油价问题的感想
最近,关于汽油、柴油的价格问题又开始成为话题了。
用油的人认为价格应该降一点了,因为外面的原油价格下降了不少了啊!卖油的人里面有两种情况:中石油、中石化他们认为当初价格涨起来的时候本来就没有涨到位,所以现在没有下降的空间;其他的一些销售商倒是开始小幅降价了,主要还是为了争取客户。
作为车用油,对于一部分使用者来说,有点“嗜好品”的意思。就是说,不是必需品,用着用着就用上瘾了,上瘾了之后再叫他不用或者少用的话,他会觉得很难受。在大百科全书(农业卷)里,把作物分为11类,里面就有“嗜好作物”,包括:烟草、茶、咖啡、可可、可拉和啤酒花。都应该是嗜好品了吧!如果用多了之后,除了增加使用者的开支之外,还会对自身有害处,如烟草,也有可能对周边的其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车用汽柴油作为“嗜好品”除了会污染空气之外,还由于大量地将原来储存在地下的碳化物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加强了温室效应,这就是即害己又害人的了。
早就有明白人叫大家少用矿物能源,可是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心态:最好是叫别人少用点,不要限制到自己头上来。连那个“有望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的戈尔也是这样:到处以温室效应为题做演讲,可是自己家里的用电量却高的吓人。
照我说,对于这些作为“嗜好品”的矿物能源,说它是一种毒品可能更恰当一些:煤炭应该叫鸦片,石油就是海洛因了,天然气该是冰毒了吧。关于油价的讨论双方,其实就是吸毒者与贩毒者的关系。要解决问题,关键的就是要改变定价机制:把所有的(包括内部的、外部的)成本都纳入价格中去,最后大幅度提高价格,但是不能全给销售商,拿出一大块来作为社会治理费用,让税务部门替大家收着,专门用在节能减排上面,像现在这样,油价不论高了还是低了,都是不合理的。
行业标准“鼓风式潜水曝气机(HJ/T260-2006)”中的充氧能力和理论动力效率
在第3.2条“定义”中只有“充氧能力”的说明:
指转刷曝气装置在20℃、1.01325×105Pa 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向溶解氧为零的清水中所传递的氧量,单位为kgO2/h。
在第5条“要求”中也只有“充氧能力”的内容:
5.1.4 潜曝机的充氧能力应不小于表1 的规定。
表1 潜曝机技术参数
型号 电机功率kW 电压V 供气量m3/min 充氧能力kgO2/h 水深m
QBG150 15 380 10 40 5
QBG085 8.5 380 6 23 5
QBG040 4 380 3.5 19 3
QBG022 2.2 380 2 5.5 3
在附录A中还是只有“充氧能力”的内容:
A.3 曝气机充氧能力
qc = KLas*V*Cs(20) = 0.55*V*KLas (A.4)
式中: qc-标准状态测试条件下,曝气器充氧能力,kg/h;
V-测试水池中水的体积,m3;
Cs(20)-20℃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为9.08,mg/L;
从头到尾就没有“理论动力效率”的影子,这也倒是干脆,显得光明磊落!
行业标准“射流曝气器(HJ/T263-2006)”中的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
在第3条“术语和定义”中没有“充氧能力”和“理论动力效率”的内容;
在第4.2条“性能要求”中也没有“充氧能力”的要求,只有“理论动力效率”的要求:
4.2.2 射流曝气器的氧转移效率应≥20%,理论动力效率应≥2.0kg/kW·h。
在附录A中有理论动力效率的内容:
A.3 曝气器充氧能力
qc = KLas*V*Cs(20) = 0.55*V*KLas (A.4)
式中: qc-标准状态测试条件下,曝气器充氧能力,kg/h;
V-测试水池中水的体积,m3;
Cs(20)-20℃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为9.08,mg/L;
A.4 曝气器理论动力效率
EP = qc/NT (A.5)
式中: Ep—标准状态、测试条件下曝气器充氧理论动力效率,kg/kW·h;
qc—标准状态测试条件下曝气器充氧能力,kg/h;
NT—曝气器充氧时所耗理论功率,即不计管路、风机、电机损失,只考虑曝气器充氧单位时间所消耗的有用功,kW。
A.5 自吸式射流曝气器理论功率NT计算公式
NT=H*Qw*ρw*g/1000 (A.6)
式中: NT—曝气器充氧单位时间所消耗的有用功,kW;
H—作用于曝气器喷嘴的水头,m;
H = 102* P + H1 (A.7)
P—曝气器喷嘴上的压力表读数,MPa;
H1—上述压力表中心高出曝气池水面的高度,m;
Qw—通过射流曝气器喷嘴的水的体积流量,m3/s;
ρw—流过喷嘴的水的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A.6 由鼓风机供气的射流曝气器的理论功率,
NT = NT1 + NT2 (A.8)
式中: NT1—通过曝气器喷嘴的水射流单位时间做的功,即水流施加的功率,kW;按公式(A6)计算。
NT2—由鼓风机供应的气流单位时间施加于曝气器的功,即气流施加的功率,kW;
NT2 = Hb*qb*ρa*g / 1000 (A.9)
式中: Hb—安装在曝气器的吸气室上的气压压力表读数均值,m;
qb—进入曝气器吸气室的气流的体积流量,m3/s;
ρa—空气的密度,kg/m3;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20℃时,ρa=1.205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上面这个“理论功率”的计算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搞得这么复杂除了能够更加便于蒙人之外实在看不出这样安排的目的。
行业标准“竖轴式机械表面曝气装置(HJ/T247-2006)”中的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
在第3条“定义”中有“充氧能力”,没有“理论动力效率”:
3.4 充氧能力
指在水温20℃、一个标准大气压状态下表曝机于单位时间内向无氧清水中转移的公斤氧量,单位:kgO2/h。
在第5.2条“性能要求”中有“动力效率”的要求:
5.2.1 在附录A 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表曝机的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表曝机的动力效率(充氧能力与整机输入功率的比值)应大于1.88 kgO2/kW·h。
在附录A中:
A.4 表曝机动力效率
Ep=qc/NT (A.5)
式中: Ep—标准状态测试条件下表曝机动力效率,kg/kW·h;
qc—标准状态测试条件下表曝机充氧能力,kg/h;
NT—总输入功率,用功率表测定,kW。
这里采用了“总输入功率”,那么得到的也就是真实的“动力效率”。实际上所有配带电机的自成体系的曝气系统都应该给出真实的“动力效率”,那种读出了输入功率之后,还非要根据电机、风机、减速机的效率刻意计算出“理论”的动力效率,不知道用意何在?
行业标准“中、微孔曝气器(HJ/T252-2006)”中的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
今天再来看看行业标准“中、微孔曝气装置(HJ/T252-2006)”中的情况吧,
这里倒是干净,在第3条“定义”里面就不出现充氧能力和理论动力效率了。只是在第5.2条“性能要求”中规定了充氧能力和理论动力效率:
技术指标 增强PVC软管型 橡胶膜盘型 陶瓷刚玉板型 钛板型
充氧能力,kgO2/h ≥0.10 ≥0.13 ≥0.13 ≥0.13
理论动力效率,kgO2/kW·h ≥4.0 ≥4.5 ≥5.0 ≥5.0
在附录A(规范性附录)“转盘曝气装置清水充氧性能的计算”中,完全遵循CJ/T3015.2标准的条款:“NT—曝气器充氧时所耗理论功率,即不计管路、风机、电机损失,只考虑曝气器充氧单位时间所消耗的有用功,kW”,并把语法上的错误也纠正过来了。这样一来,“理论”的动力效率就能够达到非常漂亮的5.0kg/kWh了,真正在实际曝气过程中实现的动力效率就看你的系统设计了,通常风机流量越大效率也就越高一些,那种配备3.0千瓦以下电机的风机,由于风机、电机的效率都比较低,也就别指望获得高的动力效率了。
2008年10月28日 于EEDU精英空间:行业标准“转盘曝气装置(HJ/T280-2006)”中的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
今天再来看看行业标准“转盘刷曝气装置(HJ/T259-2006)”中的情况吧,标准里当然也有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这两个技术参数,但是与“曝气器清水充氧性能测定(CJ/T 3015.2)” 的表述同样有较大的出入,不过不会再让人感到困惑了,因为已经是常态了。
在第3条“定义”里面有:
3.3 充氧能力
又称标准氧转移速率。指单个曝气转盘在20℃、1.01325×105Pa 条件下,每小时的充氧量,单位为kg/h*ds。(注:这里没有“向溶解氧为零的清水”的字样)
注:“定义”里面没有“ 动力效率”或者“理论动力效率”的内容。
在第5.2条“技术要求”里面规定了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的要求:
技术性能应达到下述要求:
1) 单盘充氧能力不小于1.4 kg/h·ds(总充氧能力除以转盘篇片数);
2) 动力效率不小于2.5 kg/kW·h(以净消耗功率计)。(注:这里出现了“以净消耗功率计”的字样)
在附录A(规范性附录)“转盘曝气装置清水充氧性能的计算”中,出现的是“理论动力效率”:
A.4 曝气器理论动力效率
Ep=qc/NT (A.5)
式中: Ep—标准状态、测试条件下曝气器充氧理论动力效率,kg/kW·h;
qc—标准状态测试条件下曝气器充氧能力,kg/h;
NT—曝气器充氧时所耗的净消耗功率(根据计算出的输入功率的平均值,以及减速器的效率,算出转盘的净消耗功率),kW。(注:这应该是曝气转盘的轴功率吧,确实有点理论的意思,不过是不是还应该考虑电动机的效率啊?!)
同样的,如果真的能够达到“2.5kg/kWh(以净消耗功率计)”的话,那倒也是很不错的了,这种设备也许值得大家选取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