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 Blog: 博客 ·  资讯 ·  论坛 ·  留言
登录 新用户? 注册   |  

tiankong's blog

订阅博客: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考研

《敞开心扉--抓住亲人、朋友、领导的心》

  请先用简短的几分钟时间考虑下面这两个问题:

  ●自己是否仅仅在为最终的分数比身边每一个考研人都高而努力复习?

  ●自己是否习惯了在考研路上孤军奋战?身边不但没有支持自己的人,反而受到家人、单位阻挠?

  其实你自己也明白,这两种状态对考研复习很难有正面的影响。但如何避免它们,本章“敞开心扉——抓住亲人、朋友、领导的心”中有它们的答案。

  而本章,我们首先会明白建立考研复习团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继而深入地探讨怎样与身边的亲人、朋友、领导相处,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真正的考研成功者永远不会孤立无援,因为他们不希望在被录取的那一刻,无法与亲密的人分享考研成功的喜悦。

发表于: 2008-10-29 11:53 | 全文(查看: 15)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理想与理想的比较

  饶小松的考研成绩高达398分,要知道,如果要建一所海淀区的考研成功者博物馆,她一定会被第一批收录进去。谈话开始没多久,我就知道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

  “如果所有的人都在从事他们真正想做的工作,那人们的健康情况会变成什么样呢?相信至少制药商的生意不会这么好。”她说,“我根本受不了我大学学的那个专业,毕业以后进了公司,我就经常头疼,还会做出许多过分的事,连医生也没有办法。”

  确实,我认识的一位医学院同学告诉我,如果在违反自己意志的情况下勉为其难地工作,人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对人的心脏、甚至是其他脏器都会有慢性的损害。我也深信不疑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研友在备考阶段由于纯精神的因素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急性胃肠炎或者偏头痛这类疾病。

  “听起来真的挺糟糕,但是你可以去其他行业的公司,或者……”

  小松打断我的话:“我也试过,但最后还是决定转专业考研,想在一个行业做的好,没有系统的学习哪行。

  “所以我考研的信念比任何人都坚决,不仅仅是为了这个学历、这个专业,更重要的是能学习新闻学是我的梦想。当时我疯狂地从专业课指定教材里汲取知识,仿佛已经超脱于考试之外,当看到那么多考研人对专业课头疼不已,我就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小松当时甚至把工作辞了,辞去工作确实失去了很多既得的东西,可却至少获得了为自己梦想而努力的机会,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她能忍受阴冷潮湿地下室的住宿环境,并且化解这种破釜沉舟所产生的压力。

  所以她考出了398分的成绩,专业课几乎都是满分,她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生活得非常充实,做着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充满了活力与精神,而这些自从我上大学开始就再也没有见到过”。

  她坚定地认为,能够成功考上研究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对将来的专业有兴趣,哪怕并不是强烈地为实现梦想去考研,也至少要从专业课的复习资料里找到感兴趣的东西。

  另一位考研成功者的考研策略却很不相同。几年前,黎龙以372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专业,虽然初试成绩不如饶小松高,但黎龙知道,那就足够了。最重要的是,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出来,他能找到一份薪水非常高的工作。

  黎龙本科时的专业就是通信工程,不过是在南方一所高校读的。毕业后工作了两年,在职考研。

  “我没有任何理由放弃我四年的通信工程专业学习、两年的工作经验,傻瓜才会把这些经历断送掉。如果一定要找个所谓的理想,那能顺利完成学业,在这三年时间多学知识,积累经验,建立关系网就是我的理想了,或者叫做目标会比较好吧。”

  黎龙必须如此,不然他不可能在研究生毕业两年后创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

  为了自己理想而奋斗的饶小松和同样为了理想而奋斗的黎龙还存在着另一些有趣的差异。虽然如同绝大多数的考研成功者,他们具有某些共同的成功因素,但当他们被问及为什么在考研复习中会成功时。他们都声称,明确的职业取向、全面的专业调研、细心的选择、努力的学习是促成他们考研成功的诸多因素的源泉。但饶小松有着另一些特殊的特点:

   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景

   追求梦想的勇气

  黎龙,这个热门专业的研究生,还将他的成功选择归因于:

   对于行业发展的把握

   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很明显,可以明智选择未来专业的考研人更有动力全身心投入考研的复习当中,也更有信心坚持到最后一刻。而那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考研,或者说只是为了躲避工作压力而被动考研的人,是绝对体会不到这种拼搏精神的,当然也就更不可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那些运用智慧选择了报考专业并取得成功的研友,显然更可能:

  考虑自己是不是能在目前的专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调研三年研究生毕业之时,专业的社会需求度如何

  考虑如果我转换专业报考,是不是有把握考好专业课

  如果让追求梦想的饶小松和把握现实的黎龙更换一下实现理想的方式,那会怎么样呢?

  饶小松为了不放弃本科所学的知识和一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去继续报考那个让她头疼的专业,而黎龙为了自己的理想丢掉六年的经历重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肯定,两个人都不会成为考研成功者了,也都不会像现在过得这么快乐。

  因此永远不要采用一种与你经历、信念和能力不相适合的报考策略。

  在属于这两种类型的考研成功者中,绝大多数人表示,他们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确定了目标,而且在通往这个目标的复习道路上,他们的效率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发表于: 2008-10-29 11:52 | 全文(查看: 23)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在职  

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步骤

  听过了饶小松转专业报考和黎龙继续深造原专业的故事,现在让我们回头看看选择专业与学校的具体步骤:

  一、确定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学习本科时的专业,而后决定是否有跨专业报考的必要。

  二、确认即将报考的专业是冷门专业、热门专业还是新兴专业。

  三、确认跨专业的性质,是属于理科转工科、理工科转文科还是刚好相反。

  四、确定报考的学校,即报考本校还是报考外校。

  五、确认自己选择报考的学校属于小型院校、大型综合学校还是研究院所。

  第一步 确认是否有必要跨专业

  考本专业容易,跨专业往往比较难。

  现在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小强,本科时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因为自己对计算机并不感兴趣,加上学校老师水平也确实有限,所以三年过去,小强觉得自己在计算机学科上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为了多一些选择,小强考察了几个外专业,包括企业管理、会计学、法律硕士,但最后小强还是决定报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研究生。

  因为他自己觉得,虽然没从本科的计算机专业学到多少实际操作的技能,但毕竟已经受了三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科基础也不差,再加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应该能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有很大提高。

  后来的事实证明,小强不仅在专业上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也给自己当时考研复习省却了不少的力气。

  现在他回头看看那时本科班上报考了外专业的同学,无一例外的在考研上失败了,就暗自庆幸自己当初选择的明智。

  跨专业报考的风险大,就在于专业课的复习。特别是在对所报考专业仅限于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跨专业报考是要冒较大风险的。

  在教育部把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由5科变为4科,专业课由2门改为1门后,专业课的难度一般来说是加大了。

  因为很多高校都把原来2门,甚至3门考试内容融合在1套卷子中,这使很多跨专业报考的研友甚至不知道某一道题是出自哪一门课程,想答对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说,考本专业容易,考外专业难。即使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甚理想,难度也比对外专业的专业课没有基础要小得多。

  第二步 确定报考冷门、热门还是新兴专业

  考冷门专业一般非常轻松,热门专业确实很难挤进去,新兴专业的难度与热度往往居于前两者之间。

  2004年,全国报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总人数为35510人,位居报考总人数第二,仅次于报考人数逐年下滑的工商管理学硕士专业。

  2003年,报考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总人数为2000余人,但除去保送名额,该专业只招收40人,录取比例高达50比1。

  这就是热门专业,它们的特点是切合时代热点,社会需求强劲,所以就业前景被人看好。例如建筑、会计学、贸易、新闻、计算机、生物工程都属于这一类热门专业。

  但这类专业的特点就是报考人数非常多,因此竞争激烈,录取比例远高出研究生录取平均比例,可以达到10比1以上。

  选择报考热门专业的研友,一般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而选择报考冷门专业的研友,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静心的研究生活。

  由于冷门专业的发展一般比较完备,知识积淀也较深厚,考试难度小,竞争不激烈,所以非常适合想做研究工作的研友报考。

  另有一类专业是新兴专业,这类专业兴起不久,未来社会对其有较多的需求。比如前些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属于新兴专业,但短短几年后却已跨入热门专业的行列。

  新兴专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刚兴起不久,报考人数一般不多,竞争也远小于热门专业,所以已经成为了很多研友的选择。

  第三步 确认是理科转工科、理工科转文科还是相反

  由于学科性质,理科转工科、理工科转文科往往难度较小。反之难度则大。

  危旺在本科时学的是应用数学,这种专业如果在名校就应该出国深造了,但危旺就读的只是一般高校,而且学这种专业的找工作比较困难,他就只好选择考研。

  “幸好学的是应用数学专业,这种专业想转绝大多数工科或文科专业都并不费力气,像经济或计算机这种专业的导师更是喜欢数学出身的学生。”危旺说。

  权衡之后,他选择了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系的计量经济学专业,并且由于自己的应用数学专业背景,在复试时很受导师青睐。

  理科转为工科,或理工科转为文科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因为前者的学科往往是后者的理论基础,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才能够有比较大的突破。

  但相反的,如果没有极高的天赋,基本不会有人选择从文科转为理工科,或是从工科转为理科。因为其不仅脱离就业,难度也相当大。

  第四步 确定报考本校还是报考外校

  报本校信息往往比较畅通,也容易考取,而外校则相反,信息闭塞,考取难度大。

  如果决定报考外校,那么一定要做好调查,报考的学校一定要比本校在各方面高出至少一个档次。因为只要是外校,就意味着并不好考。

  即使是清华大学毕业,报考一所二流学校的本专业也未必考取,原因就在于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其潜在的出题、录取规则。再好的学科基础都可能在所报考学校的专业课题目上折戟沉沙,再好的面试技巧都可能在复试中被拒以千里。

  所以同样是不好考,就必须确认目标学校比本校高出的档次足以让自己去冒这个风险。

  但如果选择本校就轻松得多,毕竟在这个学校上了4年的学,有比较大的交往圈子,即使报考本校的其它专业也可以轻松地找到老乡帮忙获取相关信息。

  第五步 确定目标学校的性质,小型院校、综合性高校还是科研院所

  一般来讲,小型院校往往有一个主干专业全国领先,但也缺乏多元的学科和校园文化;科研院所主要是研究性质,一般没有本科培养;而综合性学校学科丰富,又有文化底蕴。

  这三类高校一般没有难考或容易考的区别,她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出题与录取规则,抓住这种规则,名校就不一定比小型院校难考。

  关键在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如果原来见多识广,现在想找个安静的学习、科研环境,那么就可以选择报考科研院所。如果刚从小型院校出来,想接触形形色色的同学、参加多样的校园活动,那么报考大型综合学校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发表于: 2008-10-29 11:51 | 全文(查看: 25)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专业  学校  考试  

确认专业前景

  除了自己的兴趣与学科背景以外,考虑专业前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同是数学专业,可以转到的专业有计算机、信息管理、金融专业等,如果是英语专业,转专业的范围也很大。

  吴德岩本科时学的是应用化学专业,考研时决定报考北京大学在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

  “选这个专业可不是当时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他说,“我找了很多资料调查,也和很多人讨论过这件事。其中就包括有北大环境科学系的硕士毕业生。”

  “当时我找到他们的硕士宿舍,反正谁也不认识,就随便拉出了一个人,请他出去吃饭,聊聊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怎么样。”他回忆道,“我还是很幸运的,人家想也没想就跟我出来了。当时我自己觉得,这个专业一定不错,要不人家怎么这么乐意给人推荐呢。”

  “结果确实如此,那位即将毕业的硕士生不仅从国家的需要讲了环境科学专业的地位,更从环境科学系的情况谈起,告诉我这里的导师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他继续说,“我当时听着时就已经浮想联翩了,恨不得马上回去复习就报考这里。”

  一年后,吴德岩成为了北大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一名硕士生,他现在还经常提到自己当年的选专业经历,觉得那是他二十多年学习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

  一般来讲,研友们的年龄和经历决定了自己不可能对某一个专业的前景有较正确的认识。

  学科知识尚未贯通,实践机会很少,有些研友还没有参加过工作,所以,在选择专业方面,一定要听听对目标专业有一定深入认识的人的意见。这往往来自于:

   目标学校、专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目标学校、专业的讲师、导师

   目标学校、专业即将毕业的本科生

  其中前两者可以提供关于本行业、本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科培养方面的意见,而大四的本科生往往能从就业的角度提出很好的见解。

  操作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想报考同一座城市的某高校研究生院,那么找一个工作日,亲自到这个学校里面。先找到该学校的宿舍管理部门,说明自己的意图,然后向他们询问某某院系某专业的研究生都住到哪栋楼,哪个房间,电话是多少。一般来讲,宿舍管理人员都会理解这种行为,也因此愿意向人提供此类信息。

  拿到地址之后,找到自己要咨询的研究生们,说明自己的来意,这时一般会遇到一、两个热心的研究生,约他们出来喝点东西,或吃顿饭,聊上一个小时,他们将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也会主动地讲一些自己遇到过的本专业的故事。

  认识本科生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办法,但如果想请到目标专业的教学人员就显得稍有难度。不过应该可以在学校的教研室里面找到他们。

  如果想报考另外一个城市的某学校、某专业,则只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来完成这项任务。

  另外,自己也可以从网上、报纸上、或公开出版的一些报告类书籍中找到某一个专业发展前景:

   本行业在国内发展的宏观走向

   本行业在发达国家发展的情况如何

  一般来讲,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欧洲各国的历史积淀比中国深,所以看看某行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状况如何,就可以初步推断国内的需求。虽说各国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可生搬硬套,但依然可以作为研友们选专业的参照。

发表于: 2008-10-29 11:49 | 全文(查看: 12)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跨专业要做好心理准备

  来自河南的杨永强本科学的是会计,毕业之后本可以在当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杨永强觉得那个地方太小了,应该到大城市看一看,也顺便换掉这个让人心烦的专业。于是2003年,他考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我准备计算机专业课可不是三五个月了,”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得意地说,“所以才能考得这么顺利。”跨专业,由小型院校考到大型综合学校,文科转工科,几乎所有的难处都被杨永强碰到了,可他还是顺利的考上了北航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那需要超长的准备时间,我得承认确实不容易。

  但开学的3个月后,也就是2003年的12月份,听到我在北航的另一个同学说,杨永强被退学了。

  “一门课程不及格,一门课程没有考试资格,相当于两门课程不及格,按学校规定是要被退学的。”同学告诉我。

  按学校的规定,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补修几门计算机专业本科的课程。杨永强虽然学过计算机专业课,但那都是针对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而言的,其它专业课程学起来一点优势都不占。

  加上又是很多计算机课程一起学,他每天学习12个小时,比考研复习时还用功,可还是一门不及格。

  而另外一门就更不走运,老师让交一个JAVA语言的编程作业,杨永强在本科时只用C语言在DOS环境下编过程序,根本不知道JAVA语言是什么东西。结果两次作业没交上,直接导致没有考试资格。

  只有退学,这是学校的规定。

  从此杨永强再也没有找过我,同学也没有他的消息,不知道他是否还继续走着考研之路。

  虽然一些跨专业考研的研友在研究生考试中成绩很好,但在后来的学习中还是不乏存在基本功底逊色的情况。

  考了小型院校的状况还好一些,因为小型院校的研究生阶段考试要求一般比较低,但一旦碰上大型综合高校,这种劣势就很容易显露出来。

  如果专业跨度大,那么不要冒险报考,但若有特殊原因一定要大跨度的转专业,则不仅要早复习专业课,在平时也要对目标专业的知识多留意,以防杨永强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专业欢迎跨专业考来的学生,比如说新闻传播学就是这样,本科时学石油工程的学生转学新闻之后,在报道能源行业新闻时,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的化学系导师认为,现在的化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在化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分支专业,纯化学出身的人根本无法完成相关的研究,比如微电子化学就是如此,需要有各学科的合作才能完成。

  因此如果有物理、生物、电子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考到化学系,就可以在学术上带来新鲜的血液,填补研究上的空白。

发表于: 2008-10-29 11:48 | 全文(查看: 20)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如何复习专业课

  在第三章“脚踏实地——让学习贯彻始终”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专业课的复习方法概要,本节则主要介绍如何得到专业课的复习资料和信息。

  与获取专业与学校的信息类似,获取专业课备考的信息应该联系:

  目标学校、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硕士

  目标学校、专业即将毕业的本科生

  某门专业课出题老师

  其中联系研一的硕士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刚刚参加过考研,对考研的专业课复习是最有心得的。使用什么参考资料也心里有数,如果运气好,完全有可能得到他们用过的复习笔记等宝贵资料。

  大四的本科生往往比研究生们更了解某一门专业课是哪位教师讲授的,进而可以推断出某一门专业课的出题老师是谁。甚至可以得到目前这门课在什么教室,什么时间正在讲授,这样就可以去课堂听课,得到课堂笔记,直接与老师交流等一举多得。

  一旦知道了出题老师是谁,则可以直接找到这位老师,咨询复习用书和大致的出题范围。如果言语诚恳,一般的老师都是愿意透露一定信息的。

  复习专业课还要确定三种复习资料,一是教材,二是历年考题,三是课堂资料。有了这三种资料才可以说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一个专业课出题老师的思路。而这三方面资料都可以从上面谈到的渠道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考本校本专业的研友也一定要注意专业课的复习,因为老师批改成绩毕竟是看卷面的答题情况,有些理工科的专业课题目虽简单,但如果不知道某条原理则一定答不出正确答案。

  比如一些名校的专业课,本校应届生考分从来不比外校生占优势。所以资料齐全是个条件,认真复习才是根本。

发表于: 2008-10-29 11:47 | 全文(查看: 17)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复习  专业课  

平常就为复试准备

  除了专业、学校、专业课以外,研友还应该向未来的师兄师姐们咨询关于复试的内容。

  同样的专业,在不同学校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经常不同,我的一位同学杨铮,以比较高的初试成绩接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复试通知。

  在复试中,他被问到的问题在本科时基本都没有接触过。并且对方负责复试的老师在看过他的本科课程列表后,对他的专业能力也颇有质疑,认为本科时开设的专业课太少了,难以支撑他未来的研究工作。

  虽然杨铮最后总算被录取了,本科时学的专业课少也并非他的责任,但杨铮完全可以在考研复习阶段多接触专业知识,为未来复试做更好的准备。

  考研复习阶段需要留心的与复试相关的内容有:

   目标专业的发展方向

   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几种主要观点

   浏览目标专业核心期刊目录

  要向目标专业在读研究生咨询的内容有:

   目标学校、专业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

   目标学校、专业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目标学校、专业导师的发表过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

  平常多注意搜集这几类信息,在复试时很有可能派上至关重要的用场。

发表于: 2008-10-29 11:46 | 全文(查看: 18)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复试  考试  

仇昊宇的烦恼

  两年以前,我的一个师兄仇昊宇,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机会参加考研,并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海淀区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院,但是成功的喜悦并没有延续多久。

  “千万别来这儿。”在我采访他考到外校的感受时他对我说。因为昊宇已经三个月没有拿到导师曾经承诺给他的薪水,现在导师让他做的工作也和他的专业完全没有关系,“我没法想象这两年都做了些什么,研一的时候学了那么多专业课,研二派不上用场也就罢了,还天天……我真是不知道毕业之后去找什么样的工作,早知如此何必图这块学校的牌子来这呢!”

  我知道他不是那种愤青,否则他不会在大学阶段同时拥有出色的学习成绩、一等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头衔。但他曾经忽略了一点——在报考学校和专业的同时,选择哪位导师甚至是更重要的。

  在未来的研究生学习阶段,给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你的导师,你的研究方向、学术论文,最重要的是你的处世哲学多是由你的导师直接学来的。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的二十岁多一点的研友,就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现在我总是给那些想考研的朋友这样的建议,不要光看学校和专业的排名,报考前一定要咨询到至少是上了二年级的本专业同学,和他们交朋友,看看他们都在干些什么。”昊宇最后对我说。

  就像一家公司虽然起薪不高,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在那里工作会更有前途。那就应该根据“能学到什么”的发展观点来挑选工作。而不是被最初的赚钱机会蒙蔽。

  大部分的人在选择要报考的学校与专业时,都会问:

  学校的排名怎么样?

  这个专业是学校的主干专业吗?有没有博士点?

  这个系有多少教授和副教授?

  科研经费充足吗?

  仪器设备怎么样?有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些人占了绝大多数——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因素,那就是:“我要选择谁作为我的导师呢?”

  当然,没有人可以在报考前就列出长串的导师名单,再从中挑选,顺次联系、调查。只怕是做完了这些事情,也已经没有复习的时间了。

  “导师的学术成就只能说明一方面问题,毕竟不是每个研究生毕业都会去读博。更多的研友关注的是研究生毕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就要看导师的项目是不是多,会不会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在圈子里的声望怎么样。换句话说就是看他的学生是不是多数都忙得很充实。”当我问到如何在报考之前了解导师时,昊宇向我讲的滔滔不绝,也许是受伤之深的缘故吧。“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未来导师的人品,这点只要看他的学生的评价就行,如果多数人都不愿意做出评价,那在报考时就要三思了。”

  可以通过多种办法去了解一个像大学教授这样的公众人物,比如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这位导师的论文、著作;加入这个专业的研究生班的互联网校友录,或者给在读的研究生发E-mail征求意见;甚至亲自上门拜访未来的导师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马上就做

  一、确认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或自认为有前途的专业,然后判断报考这个专业的可行性。

  二、按照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步骤一步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可以多设定几个目标以备选择。

  三、按照“确认专业前景”一节介绍的办法找到目标学校、专业的三年级研究生、一年级研究生、大四本科生、任课教师及导师咨询该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课准备方法和复试准备方法。

  四、搜集尽量多的信息,选择报考的导师。

发表于: 2008-10-29 11:45 | 全文(查看: 26)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解彼知己--选择专业与学校》

  我们大多数人获得专业与学校的信息往往来自于高校的网站、考研论坛,或是直接打电话到目标学校的招生办公室。

  但通过这样的途径,得到的信息往往仅限于官方性质,结果是众多的研友被学校自己高唱的赞歌所蒙蔽。

  为什么很多的研友辛辛苦苦通过了专业的初试分数线,却不能通过复试,入学了却又被无情的退学,或者整个研究生阶段倍受煎熬地消磨时间。

  那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选择合适的专业与学校,也不知道选择的专业与学校实际上有多么高不可攀,即使选择了难度适中的目标,也无法掌握专业课与复试的技巧。

  本章“解彼知己——选择专业与学校”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不幸不再发生。

  因为本章中,我们要探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获取信息方式——直接向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教师面对面地咨询我们需要的信息。

  如果我们照着本章的步骤做了,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不了解的内幕信息如此之多……

发表于: 2008-10-29 11:44 | 全文(查看: 16)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什么事务对考研最重要

  在考研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太多、太杂的问题:学习、读书自不必说;打听学校、报考专业很重要;找租房子,招待朋友、电话聊天也经常有;连每三天左右一次的洗衣服都会占用不少时间;还偶尔会有一些紧迫的事情急待处理,比如自行车突然丢了……而在职的研友更累,每周至少待在办公室里工作40个小时。  

那么如何确定这些事情的优先次序呢?标准就是事务的优先次序与目标的关系:凡是对考研成功这个目标有利的就是重要的事情,反之那些不重要的、不紧急的事可以以后找到机会再做,甚至干脆忘掉。

  但具体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列出可能出现的每一件事,再把它们分清主次以一、二、三、四排序执行,确实不好操作。实际上这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如果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妥当,其他次重要和不重要的事也就会迎刃而解。

  现在做个试验,拿出一个大的容器,大碗或者广口瓶都可以。再准备一些大石块,把这些大石块装进去,直到装满整个容器。也许你会说满了,但是我说还能在里面填补一些小石块,对不对。好,再找些小石块塞到缝隙里面。满没满呢?当然没有,如果你找到一碗沙子,还是能把大碗的沙子倒进去。那现在呢?聪明的你早就猜到了,还能装进很多水,又倒进了半碗水后,这个容器才真正满了。

  这是个中国古代经典的寓言,很多具有智慧的师傅在教育自以为是的徒弟时常常使用。但在这里,它能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如果不先把最大的石块装进容器里,那容器容纳的总量就会大大减少。

  那些有助于我们考研成功的事情就是“大石块”。如果我们先把那些不重要的事——小石块、沙子、水倒进容器里,最后不仅安排不了重要事情,我们的整个复习进度都会被打乱。

  如果我们知道在考研复习里,什么是真正的“大石块”,并且把这些“大石块”先安排好。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自然的就被处理掉了。

  考研期间要处理的事情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重要之事:

  强化目前最差的科目

  保持水平一般的科目的状态

  参加考研辅导班

  分析并决定报考学校和专业

  保证休息、保持健康及良好的心态

  次重要之事:

  提高最擅长科目的水平

  与朋友、家人交流

  与考研无关,但是又不得不做之事:

  学期课程

  为了学位证而苦拼四、六级

  在单位工作

  日常生活琐事

  可避免之事:

  出外聚餐、游玩

  频繁的电话、短信闲聊

  会客时间过度

  上网、聊天、打游戏

  第一类重要的“大石块”,是无论如何也要先安排到计划里去的,并且要占满我们考研复习大多数的时间;对于次重要的事,每周安排一两次足够;而占用考研时间,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不求完美,达到最低要求即可;至于可避免之事——这类事情不仅对于我们的考研成功毫无帮助,甚至会导致负面效果,不但绝对不可安排进计划表,而且每日还要尽力阻止它们发生。

  在判断事务重要程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三点问题:

  第一点就是千万不可以轻视人的感情,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对待与你最亲近的家人与朋友。不要漠视他们的感受,不可以因为考研而六亲不认,应该摆正考研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

  毕竟考研一年一考,这次考不上以后还有机会,但亲情友情却不是失去之后可以轻易重新得到的,当二者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人的重要性永远要大于事物。

  第二点,要能够平衡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可只为考研而忽视了家人、恋人的感受,或者以损害自己身体的方式换取复习时间,甚至为取得考研高分而扭曲了自己的人格。记住,考研成功绝对不会弥补破碎的家庭、失去的爱情、多病的身体或不健全的人格。

  第三点是对要事的分类应该因人而异。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分类方式是难以达到良好效果的。比如有的学校大四上学期的课程紧张,任课教师又不肯为考研让步,这门课程历年的不及格率又高,那么参加学校的课程这一项就应被列为最重要之事。有的研友第二年考研,那么辅导班、报考学校都已不再需要重点关注,就可以把这几项从最重要之事栏里清除。

发表于: 2008-10-29 11:37 | 全文(查看: 29)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博主信息
文章目录
存档文章
四月 2024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Page was generated in 33 milli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