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 Blog: 博客 ·  资讯 ·  论坛 ·  留言
登录 新用户? 注册   |  

tiankong's blog

订阅博客: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文章首页

认识失败

  在一般情况下,“失败”这两个字是消极的。有太多的人都害怕失败,把失败看成是不光彩的事情。我们也经常会因为那些自己称为失败的事情而深深地感到孤独与无奈。

  尽管我们的前途实际上还是一片光明,尽管我们还信任家人和世界的其它部分依然相信我们,我们还是被失败所折磨。

  但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为这两个字赋予一个新的定义,因为这两个字经常被人误用,而给无数的人带来了太多不必要的悲哀与困扰。

  这需要我们理解“失败”与“暂时挫折”之间的差别。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那些看似“失败”的事是否在实际上只不过是“暂时挫折”而已。

  失败只是一系列特定行为的结果,它永远都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当且仅当你因为“暂时挫折”而停止了努力,或者不再尝试追求成功时,失败才变得事关重大。

  如果某个研友为自己定了目标——每天研究2篇英语真题阅读,但一周过去了,他并没有做到14篇,他算是失败了吗?

  没有,实际上发生的事情不过是他做的努力没有及时奏效,他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他再做一次尝试,重新分配时间,做出日程安排,再看看是否达到了目的?如果还没有的话,再换个方法尝试。

  他并没有失败,这些只是暂时的挫折。他不过是通过这些经历学会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这和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经历一样,他们从来不会因为一次实验的失败而失去信心,因为这不过是教会了他们在下次实验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实际上,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每个考研人最好的成功办法就是学会更快地失败,或者说在正式考试之前更多地接触挫折。

  勇于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成功就从这过程中学点东西,很快纠正错误,然后继续努力。

  为挫折悲伤除了放慢自己的步伐以外别无好处,所以,当别人还在为自己的失误悲伤的时候,我们应该开始新的一轮努力了,也许还会失败,但新的努力将成为我们整个考研复习中又一个里程碑。

  当人把失败看作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就会明白自己现在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是最终的结果。

  暂时的挫折决不会在人的意识中成为失败,只要这个人把挫折当作是一种教训。事实上,每一个挫折中都存在一个大教训,而这种教训是无法通过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获得的。

  爱迪生在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权后一直在创作“有声活动电影”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奋勇前进着。但1914年的一个晚上,影片试验室突然起火,火借风势,还有各种化学药品作为助燃剂,等爱迪生驱车赶到时,这里已是一片火海。

  爱迪生指挥人们救火时,不时从衣兜里掏出小本子记点什么。大家都觉得有点奇怪,以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燃毁了爱迪生健康的神经——有点不正常。后来才知道,爱迪生正在写着再建胶片车间的方案草图。事实上,大火几小时扑灭后爱迪生的重建计划蓝图已经完成,并立即在第二天上班时付诸实施。

  爱迪生的乐观风趣在这场大火面前表现得更加突出。他一边指挥消防队员灭火,一边对着儿子喊:“喂,小伙子,快去喊你妈来,这么大的焰火千载难逢,以后可没这样的机会看这么大的焰火了。”

  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爱迪生不但开始动工建造新车间,而且又开始他的另一项发明——消防队员所使用的便携式探照灯。因为在灭火过程中,爱迪生看到消防队员在黑暗中举步艰难。

  这场火灾使爱迪生损失了花在厂房和机器上的钱,尤其是他建造的一些机器不能被人们购买。他的妻子伤心地说:“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如今年老力衰,要重修这么座实验室,可不容易啊。”爱迪生反倒安慰她说:“不要紧,别看我已经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老得不能重新开始工作的。”

  第二天,爱迪生的实验和研究又开始了,他全然像没有经过这场灾难似的,重整旗鼓,比以往更加勤奋,他又在有声电影的研制道路上奔跑了。一场大火不过是一支小小的插曲而已。

  因此,当你失败时,或者更确切地,“面对挫折”时,放松些。再次失败,失败得更快些。每个考研人都在为自己创造奇迹。其实根本没有失败,只有可从中学到教训的事件。生活中没有错误,只有让人在生活中走得越来越远的教训。

发表于: 2008-10-29 12:15 | 全文(查看: 79)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给失败确诊

  考研成功者无一不是战胜了多种多样的失败而来,而考研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在同一个问题上,一而再地失败,也不能吸取教训。

  在失败面前,有这样三种人:

  第一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为让失败一次性打垮的懦夫,他们属于无勇无谋者。

  第二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却不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只凭着一腔热血,勇往直前。这种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使成功,也就像昙花一现。他们属于有勇而无谋者。

  第三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能够以最快速度审时度势,调整自身,在时机成熟并且实力充足的情况下卷土重来。这种人有勇有谋,成功往往降临于他们的头上。

  研究成功要从研究失败开始,超越失败则必然通向成功。

  有人混淆了“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的逻辑关系,认为“失败”必然推得“成功”,而没有想一想“失败”在这句话中的深层含义。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失败并非必然产生成功,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母子关系。如果人在失败后,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很潇洒地说:“忘了过去,从头再来”,那么,迎接人的就必然还是失败。

  有很多屡败屡战的人也知道要去找寻失败的原因,却苦苦寻觅而未有所得。这是因为失败与挫折通常是以一种哑语的方式向人们说话的,如果不去认真地琢磨这种语言,是不会理解的。

  同样,“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也用了哑语的方式告诉人们自己的含义。所有经历失败和挫折而获得成功的人们,都是用他们的心认真地从失败中读懂了这些信息,才引导自己走向成功。

  所以,扭转屡败屡战局面的良方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失败,痛定思痛,找出失败的原因,在下次奋进中引以为戒。千万不可以好了伤疤忘了疼,甚至自虐般地流满鲜血也不知痛。这样下去,人终因伤痕累累而变得无力拼杀,从而悔恨不已。

  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以下两个:

   没有为自己选定正确而有效的目标

   没有为目标付出应付的汗水和努力

  成功者不惧怕失败,他们重视失败,他们能从失败中得到其它方法不能给予的宝贵教训和启示,这帮助他们认清自己所面对的形势,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失败原因一、没有为自己选定正确而有效的目标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各个领域都能出类拔萃的人才,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谓优秀者只能是某一个方面的优秀者,所谓天才也不过是某个领域内的天才。

  这就要求每个考研人能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选择从事自己最有特长和最有可能成功的领域作为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

  即使选定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奋斗,却为自己设定了高于自身实际水平的目标也必将招致失败。

  阮方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那年报考本校失利,就业进入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第二次考研报考中国政法大学,由于政治理论意外不过线,考研再次失利。

  不过不满工作现状的阮方却认为考不上研究生是因为自己还不是背水一战,不够破釜沉舟,所以他做出了两个决定:一、辞职,二、报考北大法学院。

  阮方是这样考虑的,以往考不上是因为公司里的事情太多,而这回辞职可以省下很多复习时间,加上以往基础还好,有充足时间,完全可以报北京大学的法学院,也没有枉费这么多年考研的心血。

  但算计得再好,阮方的水平却是客观实在,初试成绩一公布,他今年的北大梦想顷刻化作泡影。

  阮方的失败就在于没有对自身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拿到某一层次的分数,就为自己设立了目标,事实上,他的选择并不正确有效。

  失败原因二、没有为目标付出应付的汗水和努力

  如果在思考之后,考研人发现自己的目标与自身的特长、水平相符,还应该看看自己是否为目标付出了必要的努力和汗水。有太多拥有最好机会的人依然一事无成,天才少年不可能靠潜力活一辈子。

  黄楚的英语成绩在大学时一直不错,不仅学校里的考试总是优秀,英语四级考试接近90分,六级成绩也接近75分,基于这些历史,他认为在考研英语上没必要花费过多的力气。可没想到,初试成绩公布后,总分372光环下40分的考研英语成绩让他欲哭无泪。

  这一点经常被一些失败的优秀考研人所忽视的,因为优秀者往往会因为自己优秀而无意识地认为自己无需花费与他人同样的力气就能获得比他人更多的成果。

  这一点对应届的研友来说,尤其需要注意,大学本科时代的考试难度与考研绝不可同日而语。因而即使本科成绩出色,在考研复习中也必须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

  相反地,有更多的考研人本可能会因为基础不好而成为一个考研失败者,如果是那样的话,没有人会不理解他们。但他们从困境中站了出来,决心不让那样的事情发生。他们意识到,目前的条件可以帮助自己做很多事情。他们用不断的努力来描述自己,而不是用以往成绩上的缺陷看待自己。最终他们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考研成功者。

发表于: 2008-10-29 12:14 | 全文(查看: 55)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扔掉包袱,向前看

  美国著名的演说家阿特曾经讲过这样一则寓言,来讲述人生中的伤害、痛苦和失败。

  有一个人沿着肮脏的高速路行走。过了一会,他来到一个小社区。他又累又热又渴,想要找个地方休息。

  在寻找的时候,他发现一群人不愿帮助他。他们偏执、狭隘,并且自私。他们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又让他上路了。站在那个小城的远处,回头望了一眼,他从高速路上捡起一块粗糙的石头,把它装在包里,对自己说:“我会记住这些的。”

  他继续向前走,碰到一群人聚集在路旁。他们都身着所能想象到的最精致的衣服,佩戴着珠宝。这个人已经孤单地走了很长时间,现在很想跟人说话。他要在这里休息片刻,结识这些人,然后再上路。

  当他走近时,其中一个人瞥见了他,指着他便大笑。其他的人看到了,也跟着笑。他们笑他衣衫褴褛,又老又脏。他抬起头,继续赶路。走了一段距离,他停了下来,又捡起一块石头,比第一块大,把它放进包里,对自己说:“我会记住这些的。”

  最后,他必须休息一下才能前进,他坐在树阴下,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有人偷了他的所有东西除了那个装着石头的背包。他立刻捡起了另一块大石头并放进包里,继续前进,重复着那句话:“我会记住这些的。”

  这些石头成了他的所有。每一天,他都要把这些石头从包里拿出来数一数,清理一遍。每一天,当他再次受到粗鲁的冷遇后,他都会再捡一块放到日益增多的石头包里。

  最后有一天,他发现再也走不动了。包里已装满了石头,无法再背着它们上路。但即使这样,那些石头对他也很重要,难以割舍。它们已成为他生活的中心。他关爱这些石头,向别人讲述着这些石头的故事,并用它们评判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倘若离开它们,他该怎么办?

  所以,他继续背着这些石头上路。他的背被一生收捡的石头压弯了。他的眼睛变得愤世嫉俗,他的身体过早地衰老。但他依然不放弃自己的石头。最后,他在灰心失望中死去了。

  如果没有那些石头,那么人的生活将会如何不同?他的行程将会多么容易,负担将会多么轻?

  为何你还牢记以前伤害过自己的面孔?你亟欲痛快报复的念头,会让自己晚上更能安眠吗?

  为何你还对因为以往的愚昧和鲁莽而丧失的爱情念念不忘?这种追忆会让自己早上心情更好吗?

  为何你还为过去的失败悔恨不已?当遭遇失败时,你也有背负石头前进的机会。去恨去埋怨会如此容易。但最后,那些搜集石头提醒自己过去所受失败的人会不知不觉地背负上过重的包袱。

  记住失败只会背上包袱,所以忘记它们,扔下包袱,一切向未来看齐。

发表于: 2008-10-29 12:13 | 全文(查看: 77)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创造奇迹需要时间

  我们往往把奇迹看得像盘古开天地一般一朝生成,我们生活的世界瞬息万变。如果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进步就会变得不耐烦起来。如果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我们就会觉得下一个变化也会马上出现。我们总觉得应该大步地走,否则,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进步。

  但实际上,世界上每天都发生着平凡的事情,太阳缓缓升起,星座渐渐移动,小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花蝴蝶,丑小鸭变成了漂亮的白天鹅,其实这样的事情就像盘古开天地一样都是奇迹。

  事实上,盘古开天地和毛毛虫变成蝴蝶只有一点不同——就是时间不同。

  在通向美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记住阿特说过的“渐进主义力量”。奇迹不会突然出现。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奇迹一般都是慢慢进行的。这些奇迹可能是每天做的小事情,例如对人态度的变化和设立的目标,也可能是每天谈论的小事情,你发展的关系,或是掌握的技巧。它们可能是你每天背过的5个单词,看过的1篇阅读,做过的1道数学题。这些奇迹经常要一天,一周,一个月甚至是半年才能看得出来。

  在考研的旅途中,我曾经好多次都筋疲力尽,不知道还要忍受多长时间才能把哲学弄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掌握5300个单词,但逐渐接近成功之后,我开始明白应该换一种方法看待“奇迹”的含义。

  其实创造“奇迹”,只需要时间。

  马上就做

  一、审视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看看它们应被称作“失败”还是“暂时挫折”。

  二、给自己的“失败”确诊,看看其原因是没有设定正确目标还是没为目标付出足够的努力。

  三、忘掉使自己背上包袱的失败,现在要做的只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向前看。

  四、记住:不可能的事情只需要时间。

发表于: 2008-10-29 12:13 | 全文(查看: 65)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创造奇迹需要时间

  我们往往把奇迹看得像盘古开天地一般一朝生成,我们生活的世界瞬息万变。如果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进步就会变得不耐烦起来。如果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我们就会觉得下一个变化也会马上出现。我们总觉得应该大步地走,否则,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进步。

  但实际上,世界上每天都发生着平凡的事情,太阳缓缓升起,星座渐渐移动,小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花蝴蝶,丑小鸭变成了漂亮的白天鹅,其实这样的事情就像盘古开天地一样都是奇迹。

  事实上,盘古开天地和毛毛虫变成蝴蝶只有一点不同——就是时间不同。

  在通向美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记住阿特说过的“渐进主义力量”。奇迹不会突然出现。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奇迹一般都是慢慢进行的。这些奇迹可能是每天做的小事情,例如对人态度的变化和设立的目标,也可能是每天谈论的小事情,你发展的关系,或是掌握的技巧。它们可能是你每天背过的5个单词,看过的1篇阅读,做过的1道数学题。这些奇迹经常要一天,一周,一个月甚至是半年才能看得出来。

  在考研的旅途中,我曾经好多次都筋疲力尽,不知道还要忍受多长时间才能把哲学弄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掌握5300个单词,但逐渐接近成功之后,我开始明白应该换一种方法看待“奇迹”的含义。

  其实创造“奇迹”,只需要时间。

  马上就做

  一、审视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看看它们应被称作“失败”还是“暂时挫折”。

  二、给自己的“失败”确诊,看看其原因是没有设定正确目标还是没为目标付出足够的努力。

  三、忘掉使自己背上包袱的失败,现在要做的只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向前看。

  四、记住:不可能的事情只需要时间。

发表于: 2008-10-29 12:12 | 全文(查看: 61)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超越失败--不可能的事情只需要时间》

  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人的生命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就像大自然的变化一样,无论眼前的情况有多坏,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永远相信现状总会改变。虽然你的心情沉重,肉体受伤,囊空如洗,而且也没有人能抚慰你——忍耐下去;你知道太阳总会升起,所以也要相信你的噩运终会过去;只要肯努力,耐心和计划将会给你带来好运;找出失败的原因,使它高涨,并准备迎接未来的成功;你为别人做的,别人总会报答你。

  这就是本章要告诉你的:“超越失败——不可能的事情只需要时间”。

发表于: 2008-10-29 12:11 | 全文(查看: 72)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再次建立自信

  有了明确的目标——成为一个考研成功者之后,积极的心态就显得必不可少,而想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就必须具备三种能力。

  首先,自信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但是由于自信心不能直接转化成分数,所以要想取得高分,就要拥有相当程度的执行能力作为保障。而强大的执行能力依靠的是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制力。

  其次,意志力可以保证考研人坚定地向考研这个终极目标努力前行。

  再次,自制力能够保证考研人在这条行进的道路上心无旁骛,不为路边的奇花异草所动。

  所以,拥有积极心态的三个基础就是——建立自信心、发现意志力、培养自制力。

  基础一、建立自信心

  我接触到的所有考研成功者,都给人一种乐观、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非常自信的印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涛,一位辞职参加2002年考研的99届毕业生。我们的认识非常偶然,他是我一位朋友的研究生同学,我的这个朋友向我讲述了他的故事之后,我就觉得有这样的经历的人一定是个出色的考研成功者。

  刘涛在2年之内换过5份工作,最开始的工作是在昆明交通局,后来干过2次销售,主要是房屋租赁和卖化妆品,还给人做过培训,最后的一个工作是帮人做期货生意。随后他决心参加考研,顺利考上了人力资源方向的研究生,369分,2002年来到了北京。

  他看上去基本没有一般考研人的知识分子模样。见面不久,我就表示了我的诧异:他为什么能在工作两年之后还能以这么高的成绩考上研究生。而且情况是,这两年之内,换了4份职业的他根本没摸过书本。

  “你的职业可能会不停的变化,但是有一点不会变,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把它做到最好的信心。”他告诉我。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在那家期货公司求职。他们看了我的简历,当场就质疑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就告诉他们,我可以学,给我一个月,我就能学会。”他告诉我,“然后我就从零开始,结果用了不到4周就已经干得相当漂亮了。”

  “包括后来我决定参加考研,去论坛里泡了几天,把能看的考研论坛几乎都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我就知道自己能行。然后就买书复习,参加考试,考了369分,不过没能上公费倒是有点可惜。”他说。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自己能做那些从未做过的事情,他就绝对不会成功。强烈的自信心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情况紧急,战马长途奔跑,且速度过快,到达拿破仑的军营后就倒地而死了。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刻写了一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要求他骑上自己的战马,火速把信送回原地。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战马,身上的装饰出奇华贵,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我只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强壮的骏马。”

  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不具有自信的人就像这个士兵一样,他们以为自己地位低微,强者拥有的地位与荣耀是不属于他们的,他们也不配享有。如果拿破仑在指挥部队跨越阿尔卑斯山脉时,对着自己的士兵说:“前面是阿尔卑斯山脉,由很多难以跨越的高山组成。”那么,军队就很难鼓起勇气前行。而事实恰恰相反,拿破仑亲自指挥作战,他的军队战斗力会增加一倍,就是由于拿破仑坚定不移的自信给整支军队带来了勇气。

  我们身边有很多考研人最后考研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考研成功者。一组英语单词背了很多遍,在阅读里出现还是忘记了意思;一个阅读长难句分析来分析去也分不清作者在说些什么;政治经济学看到了第三遍也还是不会划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种情况每一个考研人都遇到过,可仅仅是那些“不自信”的人才会被这些小挫折打倒。

  果真是这些知识性的因素导致了那么多人考研失败吗?其实并不是,它们只是一些导火索,一些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那些失败者本来就不自信。

  当人心里对一件事情本来就不以为然或是怀疑时,就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这种不相信。怀疑自己、潜意识里要失败的倾向,以及并不很想成功的想法,都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背不下单词、看不懂政治经济学都只是一些借口。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考研成功者,目前自己又不是太自信的话,试试下面这些做法,你就会变得自信起来。

  上课、参加会议时,一定要做到前排的椅子上

   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是害怕被别人注目的,那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从现在开始往前座,因为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练习正视别人

   在谈话的时候,让眼睛专注于别人的眼睛,这不但能给自己信心,也能为自己赢得别人的信任。

  加快自己的走路速度

   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往往体现了一种对周围环境、对自己不满意的态度。改变姿势与步伐频率,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状态。

  锻炼当众发言

   在公众面前发言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而且在公众前讲话的能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张开嘴大笑

   大笑能给自己很强的自信心,也能为人赢得朋友,化解恶意。人笑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美好日子来临了。

  基础二、发现意志力

  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任何一个考研人都不会成为考研成功者,他们很早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目标与努力,进而在进入考场前任何时间放弃。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二战时在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也不会坚持到战争结束,他们会怀疑纳粹将会失败的传言,并且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

  我们到底可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园地,而我们的意志就是这块园地的园丁,我们可以种植蓖麻,也可以播种莴苣;可以种植海素草,也可以种植百里香;可以懒惰让它成为不毛之地,也可以勤奋施肥让它成为沃土。改变这一切的力量都在于我们的意愿。

  当理由充分充足的时候,人就会产生意志力。一个充分的理由构成一种动机,人根据这种动机下定决心。在人能够为下定的这个决心提供充足理由时,人就已经选择了适当的行为来服从这个意志。

  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能够找到让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比如说为了能够再见家人一面,他们就会下定活下去的决心,采取积极的心态避免自己的精神崩溃。人决定要让自己这片园地成为沃土后,就会勤奋耕耘直到收获。

  无数的考研成功者,当年找到了一定要考研成功的充分理由后,下定了决心无时无刻不为考研努力。忍受40余度的酷暑每日上下辅导班;住在仅够放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的阴冷平房里苦读至深夜;或者不远万里来到心中期盼的学校只为听上几天的专业课。最后他们成功了,坚强的意志力战胜了考研的难题,复习的经历已经成为他们的辉煌。

  大力神赫尔克里斯经常用一张狮子皮盖着头,下巴下面连着雄狮的利爪,这向我们显示,当我们征服了困难时,他们就变成了我们的助手。当我们征服了考研,考研成功的经历不仅会增强我们的自信,更能在将来指导我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但更多的考研人也同样认同考研的理由,但他们却不断地被考研击倒,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决心去实践,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有其他的理由为不采取行动或采取相反的行动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他们惧怕考不上研究生以后就不能和恋人在一起,也惧怕复习考研没时间陪恋人而导致分手。惧怕一旦考研失败后再也没机会找到好工作,惧怕考研复习被领导知道以后失去晋升的机会。他们惧怕的东西太多,在潜意识里,就为自己不花足够时间在考研复习上提供了充足的借口。而最后的结果,只有失败。

  塞缪尔说:“痛苦,就是一支强有力的手,操纵一张沉重的铁犁,深深地犁进难以开垦的土地,但是,这土地只要翻开,它的肥沃就会让土地结出丰硕之果。”

  但是到底如何发现我们的意志力并让它为我们服务呢,可以采取下面这四个步骤:

    把奋斗目标呈现在脑中

   把为之奋斗的动机呈现在脑中

   在脑海中找到充足的奋斗理由

   依据充足的理由来下定决心

  

  表8-1以最普遍的三种考研成功的动机为例,说明考研成功者们发现意志力,并下定决心的步骤:

奋斗

目标

考研成功

考研成功

考研成功

奋斗

动机

找到好工作

和恋人在一起

回原单位评职称

奋斗

理由

●本科生找工作起点较低

●目前的工作已没有提升的空间

●和恋人分隔太远、时间太久终会分手

●后来的年轻人都是硕士学历

●评职称需要硕士学历

下定

决心

●不再浪费时间关注目前两三个月的工作机会

●不再因为领导和同事的脸色担惊受怕

●把每一点空闲都用在考研复习上

●不再为目前一时的分开担忧

●为明年实实在在的团聚努力

●把每一点空闲都用在考研复习上

●少花时间在日常工作上

●工作上的琐事能放就放

●把每一点空闲都用在考研复习上

 

  表8-1 三种考研成功的动机

奋斗目标

 

奋斗动机

 

奋斗理由

 

 

 

下定决心

 

 

 

 

 

 

 

  表8-2 发现自己的意志力表格

  每一个研友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份表格,上面列出这四部分内容,在考研复习阶段找到自己的意志力,指导自己专心于考研复习,坚持到考研成功。请现在就在本书的表8-2中填写。

  基础三、培养自制力

  人的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培养自制力指的就是培养自己按照理智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感情满足的本能愿望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自制力的人,即使在情绪非常激动时,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里需要培养的自制力,主要是用于处理那些与考研复习大方向无关,却会对复习产生一定影响的小问题的。比如说今天还有一套模拟题没做完,恰巧下午有一场精彩的球赛,看还是不看,就是考研人的意志力起作用的时刻。

  关于自制力的最著名的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在60年代做出的。就是对幼儿园里4岁的儿童进行的研究,他告诉孩子们说,如果等到他办完事回来,就可以得到两块果汁软糖吃;如果等不了那么久,就只能吃一块,而且马上就可以得到。这对于4岁的小孩来说,确实是一个精神考验,是一个冲动与克制、欲望与自我控制、即刻满足与延迟满足之间永无休止战斗的缩影。

  在实验中,有部分孩子能够熬过20分钟时间,一直等待实验员回来。最后,他们得到了两块果汁软糖的回报。但那些较冲动的小孩几乎是在实验员走出去“办事”的那一瞬间,就立刻去抓取并享用那一块糖了。

  大约在12年至14年之后,他们的能力差异显露出来了。在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那些在4岁即能抵制诱惑的孩子长大后,有相对较强的社会竞争性和自制力,也能较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在那些经不住诱惑的孩子中,有1/3左右的人缺乏上述这些品质,而且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较多。

  商界的强者和出色的政客都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就不能管理自己,自然更没有资格领导别人。

  富兰克林这样评价自制力:“极其严格的自我控制是富于理想的人类所孜孜以求的伟大目标之一。它不是单凭冲动,也不是单凭一个接一个的欲望的刺激,而是通过自我克制、自我平衡以及那种议会式的自我管理,使人们在行动之前,仔细想想,再三权衡——这也就是教养,或者起码可以说是道德教育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有些人认为自由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采取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但实际并非如此,事实上,自由来源于战胜自己的感情,证明自己有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人的行动如果被感情支配,就会成了感情的奴隶,再也没有比被自己感情奴役更不自由的事情了。

  人的自制力同样可以在后天培养,大体上要经过三个训练步骤:

    认识到人的感情容易倾向于暂时的满足

   分析每项行动可能带来的长期结果

   落到实处的行动必须是最大符合自己长期利益的行动

  培养自制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白,人的感情容易倾向于暂时的满足。本章后面将介绍的四大现实法则之一的自然平衡法则告诉我们,那些提供人暂时满足的事情,通常就是给人造成身心不健康、导致人失败的最有害的事情。认识到这一点,就能从潜意识上避免失败。

  第二步是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分析每项行动可能带来的长期结果。比如说,在漫长而枯燥的考研的复习过程中,考研人往往容易找些杂事给自己减压。确实,偶尔放松一下可以为后续的复习起到积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打电脑游戏和去操场跑步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但最重要的是第三步——选择能最大限度符合自己长期利益的行动执行。玩游戏故然可以让紧张的心松弛下来,但相应耗费的精力却也是可观的。相比较之下,锻炼身体不仅能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对下一步的学习更是奠定了体力的基础。

  掌握了这个培养自制力三步法,就可以发现,它们在考研复习中是多么有用。整个复习周期,考研人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小诱惑,而这三步法在处理每次诱惑时,也将无处不在。最终这种自制力会成为考研人的习惯,从而节约出大量的复习时间。

发表于: 2008-10-29 12:11 | 全文(查看: 40)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考研成功的四个现实法则

  考研人的压力非常大,在考研复习到困难重重的时候;当脑子里四门课程的知识乱作一团,复习到再也看不下去书的时候;甚至在临上考场的12月有了这种感觉——反正今年也没复习好——明年再考!在这些情况出现之时,应该知道,人生——不仅仅是考研——永远都要面对四个现实法则。

  第一种现实法则:成长法则

  完整的、不断发展的人生必定要经历各种困难。

  把语序更改一下,种种困难和问题是一个完整的、不断发展的人生经历的必然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再产生任何问题,那么放心,这个人的人生之路也就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倒不是说生命即将结束,而是说成长、奋斗这些词语再也与此人无缘。

  《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要经受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甚至在取经路上经历了八十难还不够,终于到达西天,如来佛祖还要给师徒四人加上一难。四人方得真经,普渡众生,他们自己也因此成佛。

  哲学里面讲量变质变、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质变和量变,而矛盾的解决往往是矛盾的双方一方吃掉另一方或者矛盾双方互相融合。

  如果否认困难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或者一遇到困难就采取逃避的态度,那么除了年龄的增加或者被困难吃掉,人生永远不会出现正向的量变和质变。

  每个考研人——只要他参加考研复习,就已经意味着要接受种种磨难的考验,改变自己命运的压力,家人的期盼,对爱情的追求,单位领导对考研的无端阻挠,这是精神层面的。

  感到哲学政经的体系很难理解,英文阅读长难句无法下手分析,跨专业考研没有专业基础等等,这是技术层面的。记住,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所有的考研人都要经受这些考验。

  网上有人说复习3个月,轻松跨专业考上北大。不要奢求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你身上,因为这样的人只不过是当年没有参加科大少年班的入学考试,一不小心混进了考研的队伍。自己考上了就考上了,还在论坛里面发帖子炫耀一番,刺激其他的研友。对待这种人的态度,大不了一笑了之,千万不可以因此认为考研之路就应该是如此轻松。从而在遇到困难时,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达不到一般考研人的标准,信心不足影响复习,甚至功亏一篑。

  如果考研人能从情感上和理智上都认识到,问题和困难是完整的、发展中的人生中必然要经历的这一现实。就可以把心态调整到一个适当的状态,平稳地在考研复习路上走到最后。

  第二种现实法则:自然平衡法则

  人必须经常放弃某些东西,以便得到另外一些东西。

  俗话说得好,“有得必有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了一项事业,就不得不放弃另外一项。在这边得到,就别奢望那边也能占有。

  选择是痛苦的,而且选择往往就像一种赌博,在结果未发生之前一切都是未知。但在选择过、奋斗过、至少是经历过之后,也许没能收获成功,但却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

  古时洪水泛滥,大禹治水一去十三年。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往后更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史话。大禹选择了为苍生治理洪水,也就不得不一时放弃家庭。陈景润选择了破解歌德巴赫猜想,也就放弃了判断前方是否有电线杆子的能力,撞到了还随口说声对不起。

  这后一个例子绝不仅是调侃,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虽然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常挤常有,但那是针对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情而言。除非是智慧超常的人,否则在人生中,想双方兼顾是不可能的。

  要是不参加考研,就可以拿考研复习省下的时间去找工作、谈情说爱、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在现在的岗位上以俯首甘为单位牛的态度干下去。听起来还不错,蛮稳定的生活。

  可是,如果一旦选择了考研,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到下一年考研结束为止,不能再为放弃的娱乐项目或者是单位的琐事叹息,因为根据自然平衡法则,为得到考研的成功,就必须专心准备,放弃其它分散考研精力的事情。

  如果考研人能认识到自然平衡法则存在的现实——为了得到一些东西,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的话。就不会因为复习考研而没时间找工作整日提心吊胆,也不会由于没时间陪恋人而终日自责,更不会因为领导同事的态度而自觉脸上无光。

  第三种现实法则:平均法则

  根据统计学理论,人可能不断的失败,但如果坚持不懈,就总可以获得成功。

  统计学理论证明,一个事件,如果具备产生某一结果的条件,那么在不断的重复之中,即使这个结果暂时不发生,将来也一定有发生的可能。产生结果的前提是不断的重复,如果只是试过一两次,就认定这件事根本不可能,从而放弃了尝试,那就永远也不会收获成功。

  1879年,爱迪生经过13个月的奋斗,试用6000多种材料,试验7000多次,才以炭化棉线为灯丝材料发明了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泡。林肯也是在经历了长达28年的挫败后终于当选美国总统。

  大到整个人生,小到一道考研哲学分析题。都会让人觉得难以突破。有太多的人都是在试过几次以后就选择了放弃:“我真的不是学习的料”、“英语单词太难背了”。就这样注定了与考研成功无缘。

  反过来考虑,如果成功的次数多了,是不是就能永远成功下去,答案也是否定的。世界上既有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也有拿破仑战场显赫一生,最后兵败滑铁卢的范例。

  有的考研人本科的专业是英语,跨专业考研,自以为英语不错就不复习英语,结果成绩出来才后悔莫及。

  如果考研人都能认识到平均法则是人生中无时无刻不起作用的一条法则。那么就能平和地接受暂时的失意,而且不断努力,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等待成功的到来。也能在得意时把心态放稳,未雨绸缪,完善自我,保住自己胜利的果实。

  第四种现实法则:精神变物质法则

  人有可能通过精神的力量对命运实施很多控制。

  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这里面的“意识”就是我们的精神,“物质”就是我们的现实命运。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人有可能通过精神的力量控制自身的命运。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统治者为吞并希腊,亲率十万大军攻向雅典。在这大军压境、民族存亡的最后关头,雅典著名军事家米尔蒂亚德提出“要自由,不作奴隶”的口号。在失去斯巴达的军事支持后,决定放手一搏,死守雅典孤城,抵御强敌于雅典城郊40公里处的马拉松城。当时他率领的军队只有一万多人,但士气高昂,且出奇制胜,发动了锐不可当的攻击,激烈战斗没多久,波斯人溃不成军,丢盔卸甲逃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战役。为了把胜利的消息送到雅典,一个名叫菲力比斯的战士,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他到达目的地时筋疲力尽,喊出一声:“我们胜利了!”就永远投入了大地的怀抱。

  这就是精神的作用,如果一切都由物质和机械规律所决定,那么一万军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战胜十万大军,米尔蒂亚德不会成功保卫雅典。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持,菲力比斯也不能以超越常人的精力坚持着跑完40多公里,用尽生命最后一点力量带回一句胜利的消息。

  考研之难是难在考试本身,换句话说是难在知识的掌握。如果题目做不出来、单词背了就忘、第一轮复习久攻不克,考研人的心理上自然会产生一种焦躁的情绪。很多研友第一轮复习感觉知识点太多,慢慢的就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向着工作的方向去了。更可惜的是很多人在12月份放弃,就是承受不了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考研人了解了精神变物质法则存在的现实,就完全可以更加自信的面对考研,自信自己也可以通过精神实施对命运的控制。并且不断锻炼自己控制精神的能力,转而以更健壮的精神操纵力稳定自己考研的心态,通过实践实现对自己水平的提高,把理想变为现实,最终改变、创造自己的命运。

发表于: 2008-10-29 12:09 | 全文(查看: 38)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化解考研复习忧虑

  请赐我沉静,

  去承受我不能改变的事;

  请赐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请赐我智慧,

  去判断两者的区别。

  ——雷恩贺·纽伯尔

  人很难因为劳累而死,却可能因为重压所带来的忧虑而死。在对考研这种限定期限、每年仅一次的选拔性考试的复习中,各种忧虑对考试结果产生的影响就更加明显。

  积极面对忧虑可以使心理压力减小、大脑更冷静,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复习之中。想拥有积极面对忧虑的能力就必须先做到对忧虑的正确分析,在正确的分析之后,如果此忧虑确实能称之为忧虑的话,还有必要掌握几个消除忧虑的办法。

  要想达到积极面对忧虑的精神高度,就首先要判断带来忧虑的事件“是否已发生”,再判断此事件是“大事还是小事”,第三步对此事件的发生可能性进行“概率评估”,最后,如果此事件不得不解决,还有三条“解决办法”。

  步骤一、判断带来忧虑的事件“是否已发生”?

  能给人带来忧虑的事情无非分成两类,一类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产生了一个不好的结果,从而导致我们郁郁寡欢。另一类是对于还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这类事情有可能产生一个坏的结果,也会让我们整日担心。

  对于第一类产生忧虑的事件,解决方法最为简单。就是不要为凋谢的玫瑰花哭泣。很多人都会对着屋内已经枯萎的玫瑰唉声叹气,却恰恰对摆在窗前的新鲜玫瑰视而不见,更忽视了在远方的一大片玫瑰园。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举过这么一个例子,佛烈德有一次在大学毕业班演讲时,对学生说:“锯过木头的同学请举手”。班里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随后他又问道:“有哪位同学锯过木屑,请举手。”这回没有一个人举手。

  “没有人可能去锯一些木屑,”他说道,“这就好比过去的事情,在你为那些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或者已经作完了的事情忧虑的时候,你就是在锯一些木屑。”

  身边有一个应届的研友,由于专心准备考研,本认为学校的老师不会抓人,就没有复习专业课。最后考完了成绩出来后想亲自查一下同学告诉他的成绩,结果查出来自己不及格——原来同学们害怕影响他考研不敢告诉他真相,骗他说及格了。知道了消息后,他还坚持上了一天自习,可到了晚上实在支持不住,饭没有吃完,回到宿舍后真的撑不住了。当时已经是12月份,在考研的最后阶段被击倒着实可惜。

  努力忘掉失败,全力为明天奋斗是积极面对忧虑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我们要走出的第一步。达到了这种“不锯木屑”的境界,我们就能在考研复习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全力一搏。

  第二类产生忧虑的事件,是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导致了我们的忧虑。我们的多数忧虑都是来源于此,因为当事物还只有一个苗头的时候,我们就会迫不及待的拿出自己的往日经验,甚至是直觉来判断这件事的结果会是怎样。

  对于这种事情,我们首先要判断它是“大事还是小事”。

  步骤二、判断可能带来忧虑的事件是“大事还是小事”?

  那些还未发生就给人带来忧虑的事件,首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大事,确实能够决定我们是否能考研成功的大事,比如说家庭不和、经济窘困、情场失意、在职辞职两难等。这些因素如果处理得好,往往是考研人的坚强后盾,可如果它们出了问题,会给专心备考的考研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忧虑。

  第二类是一些小事,有可能是左邻右舍大声唱歌吵得人不能入睡,有可能是为了争抢自习座位与研友发生口角,有可能是因为听到辅导班老师的一句口误就郁闷不止。由于生活中让人不顺心的小事经常出现,所以很多不知道如何有效控制这些小事的研友被搞得晕头转向。

  实际上,要想克服这些小事带来的烦恼,只要把精力集中到其它事情上就可以了。

  2001年的时候,我参加北京一个知名辅导机构的考研政治串讲班,那时政治考试还是分文理科的。最后讲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时候,就因为辅导老师以为学员都拿到了辅导班的教案,按教案讲的速度快了一些,可实际上教案是要花十元钱买的,有些没买的同学就开始抱怨,从讲课开始不久抱怨到下课。最后甚至还有一位女同学在课间休息时冲上讲台,拿过话筒,慷慨激昂的动员同学们放了学后集体不退场直到辅导班答应给每位同学发送一本教案。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没人响应,就为了这么一点小事,且不说那些抱怨的同学自己花了钱没能听好课,还影响了整个班一千多研友跟着分散精力。当然这个例子不是鼓励大家不去争取正当权益,而是为了说明为小事忧虑实在不值。

  课程开始后没拿到教案是一件有可能产生不好结果的事情,但与其让这种小事产生的烦心影响一门课的知识获取,不如马上转移注意力,采取行动,将事情向好的方向引导。

  如果那些在课上抱怨的研友,能够马上跑出去花十元钱购买一本教案,也还能听上大半部分的课。或者拿出任何一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参考书,哪怕只是大纲,也能看个八九不离十。至少可以和邻座的同学合看一本书,记下知识点和考点重点,也不冤枉了报班的钱和花费的时间。

  总之可以采取的积极行动很多,只要是从带来抱怨的这件小事上转移走注意力,那么就会发现恼人的忧虑原来这么容易消除。

  但如果是那些影响比较深远的大事,则要采取第三步。

  步骤三、对可能产生忧虑的大事件进行“概率评估”

  确实有一些大事件会对考研复习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些事件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无法像处理那些小事件一样转移注意力后忧虑自然消除。但对于这些事件所可能产生的忧虑,还是有办法化解的。那就是采取“概率评估”的方法。

  现在可以回想一下,我们从懂事起到现在,所担忧的事情,有哪些真的发生了的?实际上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确实发生了,而且产生的结果也多数不如事先想象的那么坏。

  所以,如果我们确实为某事忧虑时,根据先前的经验和经历,认真地评估一下,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如果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那么在随后介绍的三个消除忧虑的方法里面,可以找到消除确实存在的忧虑的答案。

  如果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向坏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很小,那么我们很容易就能说服自己不再去为这件事情操心,有可能出现的忧虑也就随之消失了。

  想想为什么保险公司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这些公司就是利用了人们对一些根本很难发生的事情的担忧,而赚进了数不清的钱。

  我们乘坐飞机或者火车时,总是担忧飞机失事怎么办,火车脱轨怎么办。那是因为我们经常看到这一类的新闻被报道,可是报纸或网站上从来不去报道每天世界上数万架飞机平安着陆的消息。事实上,这类灾难性事件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至少小到不需要我们为之忧虑,甚至生活不安。

  所以,让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再运用“概率评估”的方法得出一个结论,看看自己担心的事情,可能发生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如果很不幸,经过评估,有些让人烦心的事确实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产生的后果也足以摧毁我们的考研信心。那么我们还有三个解决办法。

  步骤四、解决忧虑三方法:充实自己、顺其自然、有限投入

  为了防止那些几乎一定会发生的坏事给我们带来忧虑,占用本已紧张的考研复习时间。我们要采用这三条方法来消除心中的忧虑。我们可以选择充实自己来暂时回避这个问题,或者选择顺其自然的心境泰然处之,如果这件事确实无法回避,至少也可以限制自己在忧虑上投入的时间。

  步骤四→方法一、充实自己

  很多毕业了一两年的毕业生都会发现,凡是参加了工作的同学几乎无一例外的会发胖。道理非常简单,成天沉浸在工作中,忙得团团转的时候,是不可能想到忧虑这个奢侈品的。所以才会“心宽体胖”。

  相应地,在读书期间,由于有较多时间思考,头脑中自然产生了一些富裕的空间。这时,忧虑的因子填充进来,挤跑了让我们平静的因素。

  复习考研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中午去吃午饭,从自习室走到食堂的这一路上,心里总会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说今天的模拟题做得真失败,要是上了考场还这样就铁定考不上了;我是不是也该参加一下明天在农展馆的招聘会,多一手准备吧等等。这时人的大脑开始把这些事情夸大,甚至影响了下午的复习进度。

  心理学上讲:“不论一个人有多聪明,都不可能在同一段时间里想两件事情。”可以现在就试试这条理论,同时想着解答考研英语阅读主旨题的技巧和今天早饭的菜样。很难是不是,实际上任何人都只能轮流地想其中一件事情。

  整个考研复习中也是一样,如果考研人可以把心思放到考研复习上,也就自然而然地不会想到那些让人忧虑的事情。忧虑的因子进入不了人的头脑,也就更能专心于考研复习,从而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肖伯纳说:“让人愁苦的秘诀就是,有空闲时间来想想自己到底快活不快活。”所以不必去想它。让自己一直沉浸在考研复习之中,是考研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否则整个考研复习期间就只有在痛苦中挣扎。

  步骤四→方法二、顺其自然

  这个方法适用于处置那些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糟糕事情。想一想,事情既然是这样,就不可能是别的样子。对必然发生的事情轻快地接受,就像水轻快地接受一切容器。

  在写作这本书之前,我曾经采访过几个考研成功者和几个毕业后参加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的人。在我问到他们如何处置那些无可挽回的事情的时候,他们的答案几乎都一样——忘掉忧虑,泰然处之。

  “可能这是消极的态度吧,”考了362分的老郑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今年28岁,足够被称作老郑了,“对待这种事情,你说还能改变什么?要是什么都改变不了,接受就行了。”老郑算是挺不幸的考研人了,在职考研,喜欢足球的他10月份的时候一不小心,在球场上折断了腿。

  “当时我就这样想,这反倒是有时间复习了呢。”他说,“不过在床上躺着那滋味真难受。”

  随后的几个月里,无论是在病床上,在家里休养,甚至后来在附近的大学图书馆自习过的那段时间。老郑都没有因为腿的事情影响他的考研复习大业。“我早就准备了要在今年考,前年也考过一次,没考上。这次准备得很充分,如果不能参加考试或者是考不上那才叫遗憾呢。”他说,“我还上了政治串讲班,虽然腿不太利落,可还忍得过去。”

  但我最想知道的还是他在最初那段时间是怎么说服自己的。“一开始是心理压力挺大的,想到以后不能再舒服的踢球了,班也上不了,明年的考研也要耽误,人就郁闷。大约一周的时间我都不能正常考虑问题。可后来慢慢的,人还是想通了,既然都这样了,就面对现实吧。现在的状态虽然差,但腿应该能一点一点地好起来,考研这事还得尽力争取。”他回忆道。

  我们要学会欣然接受既成的事实,但并不是说遇到任何挫折,都要听之任之,即使还有一点希望,也要奋力挽回。但如果事情不会再有任何转机,就应该当机立断的接受。

  步骤四→方法三、有限投入

  如果我们的心理承受力还不够强,或者是那些产生忧虑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已经无法依靠充实生活、顺其自然的态度来消除忧虑之时。就不得不采取积极面对忧虑的最后一招——尽量把忧虑所造成的损失减到一个限定的范围内。

  具体的实施办法就是为忧虑的付出限定一个“最高限度”,一旦达到了这个限度,就告诉自己,彻底地忘掉这件事情。

  一个最一般的例子,就是炒股。如果以8元钱的价格买入了一只股票,那么事先为它设定一个能承受得起的最高损失值,比如说是1元钱。那么在这只股票跌到7元钱的时候,就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卖出,这样就可以把损失值限定到1元钱左右,而不是眼睁睁看着股票跌到足以把人套牢的价位。

  如果判断得当,其他半数的股票收益完全可以远高过1元钱,实践证明,这种限定最高损失值的办法确实能够保证在股市上赚到大钱。

  由于我们有能力认识到,某一件事情的发生会给考研复习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在事情产生苗头的最开始,就要明确的限定这个投入的“最高限度”。如果没能明确限定,或者限定了但是不能贯彻执行,就会为考研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就像《史记》中所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对忧虑采取“有限投入”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马上就做

  一、实践本章介绍的建立自信心的5个方法,留心自己的精力是否比以前饱满了。

  二、填写发现自己意志力的表格8-2,记得在意志力不足时回头翻看。

  三、检讨自己今天的某个行动,看看是否可以根据培养自制力的三个步骤加以改进。

  四、练习说出第二节中四个现实法则的定义,有可能的话,把它们背写到纸上。

  五、仔细回顾近一周以来最让自己忧虑的事情,用消除忧虑的四个步骤分析解决办法。

发表于: 2008-10-29 12:07 | 全文(查看: 81)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积极面对--坚持到底的惟一途径》

  坚持到底,似乎成了研友们每天勉励自己的话,但是一直以来,很少有人探寻过如何坚持到底。怪不得每天默念这四个字的研友陷入了越坚持压力越大,越坚持不到底的恶性循环。

  本章中,你会学到积极面对考研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拥有积极心态的三个基础;考研人需要面对的四个现实法则;以及消除忧虑的四个步骤。

  考研复习阶段的时间非常紧张,所以在做任何一个决策前,请使用这些方法判断“是否应当?”、“如何去做?”,直到这些方法成为自己判断每一件事情的习惯。

  最后你会发现就是由于养成了这些习惯而节省了大量时间,复习效率也因而大增。

发表于: 2008-10-29 12:05 | 全文(查看: 37)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博主信息
文章目录
存档文章
十月 2024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