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章“脚踏实地——让学习贯彻始终”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专业课的复习方法概要,本节则主要介绍如何得到专业课的复习资料和信息。 与获取专业与学校的信息类似,获取专业课备考的信息应该联系: 目标学校、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硕士 目标学校、专业即将毕业的本科生 某门专业课出题老师 其中联系研一的硕士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刚刚参加过考研,对考研的专业课复习是最有心得的。使用什么参考资料也心里有数,如果运气好,完全有可能得到他们用过的复习笔记等宝贵资料。 大四的本科生往往比研究生们更了解某一门专业课是哪位教师讲授的,进而可以推断出某一门专业课的出题老师是谁。甚至可以得到目前这门课在什么教室,什么时间正在讲授,这样就可以去课堂听课,得到课堂笔记,直接与老师交流等一举多得。 一旦知道了出题老师是谁,则可以直接找到这位老师,咨询复习用书和大致的出题范围。如果言语诚恳,一般的
其他两门专业课 偏向文科的专业课程复习方法基本上与政治类似,尤其是两个关键点,看书和做笔记。总体上也包括三个复习阶段: 第一阶段是看第一遍书,第一遍看书的目的是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有一个了解,知道哪一部分重要;哪一部分最难;哪一部分可以少花时间。 第二阶段是看第二遍书并做出笔记——核心目的是做出笔记。包括理解课程部分内容,并且在看书的过程中把主要概念、分析方法等课程的核心内容浓缩到笔记中来。如果能拿到近三年专业课试题,则做笔记时要兼顾试题。因为历年试题有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所以试题中出现的内容就一定要在笔记中有所反映。 第三阶段是以笔记为核心的复习,而且千万不可以认为,笔记上的内容都理解了就能取得高分,这是复习专业课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很多题目考查的是对知识的精确掌握,所以死记硬背是必不可少的。 表5-3显示了复习文科类专业课程的时间安排。 如果是偏向
设计考研月计划的目的是对考研各门课程的复习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因为考研是一种有时间限制的考试,也就是说几月份到几月份应该复习什么内容,所有考研人大同小异。 但也并不是说如果复习不完,考研就注定失败。而是说,因为没有经历过某个阶段,分数可能因此偏低,但是否一定低到不能通过国家分数线或是本校录取分数线,这也要视各人的实力和一点点运气而定。 我认识的一个师姐,大学英语四、六级都是90多分,GR...
第二门课、英语 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一般来讲,在8月份正式开始复习考研以前,考研人应该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就是说词汇量基本达到4200,能正确理解四级阅读文章,四级听力不低于10分,每半小时内能写出120字的作文。 但有以下几种情况的研友需要特别注意并重新评估自己的“考研英语”水平: 一年前通过四级,尔后一直未学过英语 六级屡考未过,且成绩低于50分 四级...
其他两门专业课 除了数学这类国家统考的专业课以外,各学校自主出题的专业课一般是没有大纲可言的。很多文科类的专业课甚至没有题库类的辅导书,就更不要提模拟试卷了。 但对于理工科课程,比如数学、数据结构、物理这类专业课,教材类与题库类辅导书都是很丰富的。下表4-3给出复习理工科类专业课应使用的辅导书。 对于文科类专业课而言,各级别的研友都要以多看教材为主,再多做教材课后的练习题以应对考试。具体的实施方案可参照第三章“脚踏实地”中“安排考前6个月复习”一节。 表4-3 考研专业课选书方案 @font-face { font-family: 宋体; } @font-face { font-family: @宋体; } @page {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 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
除了专业、学校、专业课以外,研友还应该向未来的师兄师姐们咨询关于复试的内容。 同样的专业,在不同学校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经常不同,我的一位同学杨铮,以比较高的初试成绩接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复试通知。 在复试中,他被问到的问题在本科时基本都没有接触过。并且对方负责复试的老师在看过他的本科课程列表后,对他的专业能力也颇有质疑,认为本科时开设的专业课太少了,难以支撑他未来的研究工作。 虽然杨铮最后总算被录取了,本科时学的专业课少也并非他的责任,但杨铮完全可以在考研复习阶段多接触专业知识,为未来复试做更好的准备。 考研复习阶段需要留心的与复试相关的内容有: 目标专业的发展方向 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几种主要观点 浏览目标专业核心期刊目录 要向目标专业在读研究生咨询的内容有: 目标学校、专业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 目标学校、专业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11 5专业15页 10 3英语-听力 11 5专业15页 确定了角色和每个角色需要完成的任务之后,就可以开始制定未来一周的日程安排表了,把每个角色要完成的任务添到表5-6所示的表格中,表5-6是模拟八月份某一周的在职研友的时间安排。 表5-6只是一个参考,具体安排要因月份、因时间、因人而异。有的研友报考专业的专业课要求比较高,甚至是三门课程合成一门来考,这时就要求在安排日程时把复习专业课的时间比率调高
系统的学习哪行。 “所以我考研的信念比任何人都坚决,不仅仅是为了这个学历、这个专业,更重要的是能学习新闻学是我的梦想。当时我疯狂地从专业课指定教材里汲取知识,仿佛已经超脱于考试之外,当看到那么多考研人对专业课头疼不已,我就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小松当时甚至把工作辞了,辞去工作确实失去了很多既得的东西,可却至少获得了为自己梦想而努力的机会,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她能忍受阴冷潮湿地下室的住宿环境,并且化解这种破釜沉舟所产生的压力。 所以她考出了398分的成绩,专业课几乎都是满分,她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生活得非常充实,做着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充满了活力与精神,而这些自从我上大学开始就再也没有见到过”。 她坚定地认为,能够成功考上研究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对将来的专业有兴趣,哪怕并不是强烈地为实现梦想去考研,也至少要从专业课的复习资料里找到感兴趣的东西。 另一
来自河南的杨永强本科学的是会计,毕业之后本可以在当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杨永强觉得那个地方太小了,应该到大城市看一看,也顺便换掉这个让人心烦的专业。于是2003年,他考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我准备计算机专业课可不是三五个月了,”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得意地说,“所以才能考得这么顺利。”跨专业,由小型院校考到大型综合学校,文科转工科,几乎所有的难处都被杨永强碰到了,可他还是顺利的考上了北航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那需要超长的准备时间,我得承认确实不容易。 但开学的3个月后,也就是2003年的12月份,听到我在北航的另一个同学说,杨永强被退学了。 “一门课程不及格,一门课程没有考试资格,相当于两门课程不及格,按学校规定是要被退学的。”同学告诉我。 按学校的规定,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补修几门计算机专业本科的课程。杨永强虽然学过计算机专业课,但那都是针对研究生
我们大多数人获得专业与学校的信息往往来自于高校的网站、考研论坛,或是直接打电话到目标学校的招生办公室。 但通过这样的途径,得到的信息往往仅限于官方性质,结果是众多的研友被学校自己高唱的赞歌所蒙蔽。 为什么很多的研友辛辛苦苦通过了专业的初试分数线,却不能通过复试,入学了却又被无情的退学,或者整个研究生阶段倍受煎熬地消磨时间。 那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选择合适的专业与学校,也不知道选择的专业与学校实际上有多么高不可攀,即使选择了难度适中的目标,也无法掌握专业课与复试的技巧。 本章“解彼知己——选择专业与学校”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不幸不再发生。 因为本章中,我们要探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获取信息方式——直接向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教师面对面地咨询我们需要的信息。 如果我们照着本章的步骤做了,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不了解的内幕信息如此之多
。 跨专业报考的风险大,就在于专业课的复习。特别是在对所报考专业仅限于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跨专业报考是要冒较大风险的。 在教育部把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由5科变为4科,专业课由2门改为1门后,专业课的难度一般来说是加大了。 因为很多高校都把原来2门,甚至3门考试内容融合在1套卷子中,这使很多跨专业报考的研友甚至不知道某一道题是出自哪一门课程,想答对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说,考本专业容易,考外专业难。即使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甚理想,难度也比对外专业的专业课没有基础要小得多。 第二步 确定报考冷门、热门还是新兴专业 考冷门专业一般非常轻松,热门专业确实很难挤进去,新兴专业的难度与热度往往居于前两者之间。 2004年,全国报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总人数为35510人,位居报考总人数第二,仅次于报考人数逐年下滑的工商管理学硕士专业。 2003年,报考北京一所著名
并做听写 4专业课1-读教材第106~210页 5专业课2-读教材第1~105页 角色二、公司市场部职员 6每天工作8小时 角色三、家庭成员 7给父母家里打两次电话 角色四、丈夫 8与妻子参加朋友的婚礼 角色五、个人管理 9跑步三次  
两年以前,我的一个师兄仇昊宇,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机会参加考研,并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海淀区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院,但是成功的喜悦并没有延续多久。 “千万别来这儿。”在我采访他考到外校的感受时他对我说。因为昊宇已经三个月没有拿到导师曾经承诺给他的薪水,现在导师让他做的工作也和他的专业完全没有关系,“我没法想象这两年都做了些什么,研一的时候学了那么多专业课,研二派不上用场也就罢了...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步骤一步步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可以多设定几个目标以备选择。 三、按照“确认专业前景”一节介绍的办法找到目标学校、专业的三年级研究生、一年级研究生、大四本科生、任课教师及导师咨询该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课准备方法和复试准备方法。 四、搜集尽量多的信息,选择报考的导师
发展。 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和你报考了同样的专业,你就会在专业课的消息上进行自认为有必要的封锁。这首先给自己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要知道刻意的隐藏一些东西是很消耗脑细胞的。其次,殊不知,你自认为很有价值的线索,人家早就知道,并且还有比你更全面的消息,如果你不能与人坦诚相交,就会错失更多的机会。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持竞争观念的考研人在思考问题时,会下意识的产生什么想法: 把自己与...也就随之都不能获得成功,包括那位已经把假想的鸡蛋装进自己篮子里的人。越早的培养出自己这种慷慨大度的精神,就越早能在考研道路上找到稳健的感觉。 的确,在整个考研过程中,人不可能时时处在竞争的阴影下。试着想一想,随时想着和自己报考同专业的人竞争专业课、与图书馆自习室里考研的邻座竞争政治和英语……不仅考研之路将会可怕,结局则会可悲。因此,避免竞争、互助合作才是成为一个考研成功者应走的“正路
每天清晨开始执行整日的日程安排之前,先用荧光笔标注出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对于在职考研的研友,每日的8小时工作属于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没有必要特殊关注。而在所有的关于考研复习的任务中,最重要的是“○2英语-阅读-精读98年真题第2篇”和“○5专业课2-读教材46~60页”两项。那么就用荧光笔在日程表上标记出来,使它们高亮显示。 每日根据当天的具体情况,给既定的任务安排优先次序,在发生突发事件而
,就没有复习专业课。最后考完了成绩出来后想亲自查一下同学告诉他的成绩,结果查出来自己不及格——原来同学们害怕影响他考研不敢告诉他真相,骗他说及格了。知道了消息后,他还坚持上了一天自习,可到了晚上实在支持不住,饭没有吃完,回到宿舍后真的撑不住了。当时已经是12月份,在考研的最后阶段被击倒着实可惜。 努力忘掉失败,全力为明天奋斗是积极面对忧虑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我们要走出的第一步。达到了这种“不
听上几天的专业课。最后他们成功了,坚强的意志力战胜了考研的难题,复习的经历已经成为他们的辉煌。 大力神赫尔克里斯经常用一张狮子皮盖着头,下巴下面连着雄狮的利爪,这向我们显示,当我们征服了困难时,他们就变成了我们的助手。当我们征服了考研,考研成功的经历不仅会增强我们的自信,更能在将来指导我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但更多的考研人也同样认同考研的理由,但他们却不断地被考研击倒,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法 |
网站宗旨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