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 Blog: 博客 ·  资讯 ·  论坛 ·  留言
登录 新用户? 注册   |  

了然's blog

订阅博客: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阅读全文

中国无法拯救世界经济

中国无法拯救世界,甚至无法拯救自己

在汹涌澎湃的金融危机的狂潮下,世界都把期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希望中国在金融危机中起到防波堤的作用,但是不幸的是,中国无法拯救世界,甚至也无法拯救自己。

世界对中国的期望主要有两点。

一是期望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补充西方金融系统中日益枯竭的流动性。

二是期待中国的国内需求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

但是这两点都是无法实现的。

虽然中国拥有超过两万亿的外汇储备,但是那不是躺在中国人民银行金库中的现钞,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绝大部分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投资到欧美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美国的国债市场。因此寄希望于中国的外汇储备来拯救西方的银行的流动性,实质上也是西方在自己国家里拆东墙补西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即使中国想用自己的外汇储备为西方银注入的流动性,但是中国央行、财政部、汇金公司、中投公司手中都没有足够的外汇现钞,肯定要将自己手中掌握的金融资产拿出来拍卖来回拢资金,而中国掌握的金融资产中分量最大的是美国国债,而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必然会引起美国国债价格暴跌,这是美国政府无法承受的。因此幻想用中国的外汇储备拯救西方银行,就想把宫殿拆了建狗窝一样是荒唐可笑的,也是注定不能成功的。而且西方金融体系的巨大的黑洞根本不是区区2万亿的中国外汇储备所能填补的。长期以来华尔街、包括整个国际金融界,都痴迷于金融创新,相信资本可以创造资本,这和我国民间“空手套白狼”的金融诈骗其实是一回事儿,但是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同时也得到了美国政府国家暴力的保证,谁敢去查美联储的“非法集资”呢。其结果是搞出了一堆谁也搞不清真实价值的金融衍生品,即一堆票面价格远远高出其真实价值的债券,但是这些债券并不能带来真实的利润,只能是随着金融资产价格上涨而“溢值”,金融资产不可能完全脱离其真实价值与社会需求而无限制上涨,一旦社会心理发生改变,金融资产的价格停滞或开始下滑,金融衍生品的价格也开始缩水,长期隐匿于金融巨鳄身中的流动性危机就会显现出来,使金融机构经营出现困难,而这更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资本金反对资本家的经济,交易双方,一方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这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也造成市场中各个主体缺乏信任、缺乏沟通,都按照自己的“理性”进行决策,一旦市场中有任何风吹草动,必然结果就是恐慌(也许只是空穴来风)-抛售,这就是博弈论中所谓的“囚徒困境”,个人理性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非理性,一旦大家都像远离瘟疫一样远离金融衍生品债券危机就发生了。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快速扩展,华尔街金融巨鳄资产负债表中巨额的金融衍生品债券已经成为了不知什么时候可能爆炸的炸弹,或者主动脉上随时可以爆裂的血管瘤,如果华尔街精英不能想出什么“金融创新”来剥离这颗炸弹的话,再多的短期融资也填不平抵押贷款债券这一无底洞。

中国新一轮的扩大内需政策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新一轮的扩大内需政策实际上也是在重复朱镕基总理执政之初的1998年新政,只是投资重点由城镇、高速公路、高校转向农村与基础设施建设。当然这些建设都是我们需要的,但是却缺乏市场经济中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即足够的盈利能力,特别是投向农村的资金,甭指望收回一个子儿。如果资金来源于非营利性的政府资金倒无所谓。但是新一轮的扩大内需政策资金主要来源仍然是社会资金,特别是释放去年一来被冻结住的银行的流动性,这一政策虽然不是饮鸩止渴,但所能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暂缓生产过剩的能源、重工业部门进入衰退,一旦被冻结的银行流动性释放干净,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将难以为继。因为这些投资都没有足够的短期盈利能力,随着工程的不断进行只会使越来越多的资金凝结在基础设施中,而使金融系统陷入流动性短缺,投资也将难以为继,能源重工部门还是要陷入衰退。

而且新一轮的扩大内需政策除了暂缓生能源、重工业部门进入衰退,对于我国产业经济中业已大规模存在的资本凝结,特别是房市与股市中的资本凝结,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中国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已是无法避免,这也是对30年以来积累的矛盾与问题的一个总的调节,任何试图扭转这一趋势的努力,或许只能遭到历史更猛烈的报复。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市场机制的刺激,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生产要素主要向高效率的部门汇集。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状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由于资源有限,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成本上升,加剧了生产过剩和企业利润率的下降,大量资金暂时退出生产领域闲置下来。急于求成的国家宏观经济决策,过于扩展的货币、财政政策,也增加了货币供应量。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改革解放了大量被冻结的资金,这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这笔巨额的资金却不能顺利的转化为有效的社会购买力,从而出现了一种“过剩”的金融资本。这资本追逐利润是市场经济的一大公理,也是市场调解的前提。由于市场有限,过量存在的剩余资本就会进入投机领域,造成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过热和泡沫经济。这是2003年到2007年中国房地产繁荣和2007年我国股票市场大牛市的根本原因。但是伴随着泡沫经济的加剧,我国经济的资金使用效率在下降,这可以从近年来单位货币投入带来的GDP增长的变化规律中表现出来,这说明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潜在的资金凝结。但是为什么近年来我国经济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资金凝结现象,另一方面人民币的流动性并没有受到损害,甚至表现了一定的超流动性?这归功于国际金融与货币局势。

美国的通货膨胀政策在一定程度使我国经济保持了增长,但贸易和资本“双顺差”的局面给我国增加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每年FDI和净出口合计达到几千亿美圆,外汇储备激增,这就意味着央行必须发行1万亿以上的人民币。同时我国的外汇平衡永远叫人看不懂,近年来为赌人民币升值有大量的国际热钱通过无法监控的地下渠道进入中国大陆,这些资金也反映在银行储备上。而且即使是正规渠道进来的资金我们又怎么能知道它们的真实目的呢?资本项目事实上的不可兑换是阻碍国际游资炒作人民币的防火墙。为此,国际金融大鳄不得不伪装成“产业资本”通过跨国并购,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优良资产特别是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份“曲线”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和地产市场)。一方面这种资产具有很好的增值性,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预期收益丰厚。另一方面,一旦中国政府在某些经济学家的压力下执行股市全流通的政策,国际资本巨头就可以通过手中的控股公司在中国市场中呼风唤雨、攻城略地,大肆鲸吞中小投资商的财富,并将人民币资产转化为外汇汇出国外。而且跨国公司也可以通过其内部结算制度,实现其资本和利润全球范围内的再分配,将美元资产转化为人民币资产,这也是一段时期内人民币越升值,我国出口增加越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国际金融资本狂赌人民币升值这道盛宴,使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已经增加了12-15万亿人民币的供应量,而国内市场上却没有相应数量的商品与之对应,如果再乘以一个3-5的系数,结果不敢想象,为什么市场并没有发生奔马式通货膨胀呢?因为金融市场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使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猛涨。同时带来了能源原材料领域的繁荣,油田、煤矿等也统统成为了金融炒作的对象。由金融投机产生的超额利润主要三个流向,一是转化为少数人的奢侈性消费,二是继续在资本市场中炒作,当然也有一部分流向实体经济领域的扩大再生产。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林立的高楼、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网络、城市中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机器轰鸣的工厂和矿山、奔流不息的汽车、火车与船舶,带给中国经济的又一个“十年奇迹”。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次贷危机而结束了,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力量已经不复存在了。

长期以来通过扩大流动性来保证金融资产安全性的努力也将无法再持续下去。虽然近年来银行的呆坏帐比例有显著的降低,但那只是一个账面上的数字,主要是靠做大贷款盘子取得的,新增加的贷款中主要是抵押贷款。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例:房地产开发的资金可能70%-80%都来自银行贷款,当然这些是以房地产商开发的土地以及在建住房为抵押的,房地产商以房屋销售款偿还银行贷款,而购房者的房款又有70%-80%来自各类借款与贷款,当然这也是以房屋与土地为抵押的,这样的话,一套房子就被房地产公司和购房者两次抵押给了金融机构,房地产市场中的资金流动本质上是银行将钱从左手转移到了右手。银行贷款或社会资金注入后,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消费,另一部分则形成超额利润又回到银行系统中,成为了新的贷款资金的来源,表面上存贷两旺,金融事业蒸蒸日上,而实际上确实大量资金发生凝结。中国的房市与股市前些年的过快发展,可能透支了未来的整整10年,中国的房市与股市的资产价格已经在去年触及到了天花板,甚至被碰得头破血流,而且将无法避免的进入一个长期下滑的通道。

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繁荣的海外与国内的发动机都将关闭,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是后继乏力,不可能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了。

全球经济的寒冬正在降临,但是春天还很遥远,因为我们面临的可能不是一个冬天,而是一个漫长的冰河期。没有任何防护林带可以将全球经济的寒风挡在我们的国境之外。

脂肪厚才可以过冬,不论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要珍惜宝贵的资金流动性,因为那是寒冷时唯一可以用来取暖的东西,不要因为初冬来势凶猛的寒潮而自乱阵脚,将过冬储备过早的消耗掉。

发表于: 2008-11-30 15:24 | 全文(查看: 58)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金融危机与生态危机(6)   标签: 中国  世界经济  金融危机  

"中国无法拯救世界经济" 的评论: (共 0 条)

你对本文的评论:

登录后再作评论
博主信息
存档文章
三月 2024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Page was generated in 204 milli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