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 Blog: 博客 ·  资讯 ·  论坛 ·  留言
登录 新用户? 注册   |  

zhuanx56's blog

订阅博客: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阅读全文

汇聚2010慕尼黑上海物流展

汇聚2010慕尼黑上海物流展
面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物流行业在思考:物流服务如何赢得市场、盘活经济?2010年6月8日,亚洲最重要的物流服务盛会——慕尼黑上海物流展将在上海举办,行业展会融合物流、远程信息处理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专业人士,掀起“头脑风暴”,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理想的先决条件。“慕尼黑上海物流展是我们在亚洲参加的最重要的展会。作为一个全方位涵盖物流行业各个领域的必不可少的交流平台,我们将继续参加该展会”,德国超捷远东董事总经理Thomas Reuter说。

据悉,2010慕尼黑上海物流展将全面覆盖整个上海到沈阳专线运输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而不局限于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展示,更以企业决策者为中心,充分发挥联合优势,促进创新思想的建设性交流。展会同期将保留部分2008年同期论坛的精彩话题,如:中德物流精英交流论坛,2008中国航空货运论坛,中国卓越物流论坛,现代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发展论坛。同时顺应市场热点,将适时推出以下5 大热点话题:能源物流,医药物流,绿色物流,DIY物流以及汽车物流。

近年来,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物流展会很多,而慕尼黑上海物流展以其立意高远,规模宏大获得不少行业巨鳄的青睐。“自7月启动销售工作以来,新老客户报名踊跃:部分老展商如普洛斯、大金物流、华商集团、ATC、中波轮船、DacHSer等均已确定参展且扩大了展位;而如泛亚班拿、交运日红、特普沃德等知名企业均为首次参展,并选择以光地展台展示自己的企业形象。”一位慕尼黑上海物流展工作人员说道。

2004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以来,慕尼黑上海物流展以每年接近50%的飞速增长,迅速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物流供应链盛会。在业界支持下发展迅猛,第四届展会更将以突破23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吸引500余家企业前来参展,预计现场观众将超过15000人。该展凭借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国际化的专业服务,即展商服务、市场推广、观众组织以及现场管理,赢得展商及观众们的极高评价。

展商大金物流总经理蒋大全先生告诉记者:“大金物流从2004年第一届慕尼黑物流开始参展,到2010年就是第四届了。期间也有其他展会来联系我们,在仔细分析后我们全都放弃了。慕尼黑物流展是中国最好的物流展,其他物流展在参展商质量,专业观众数量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每一次物流展都给我们带来千倍于参展费的收入,慕尼黑物流展见证了大金的飞速成长。”

蒋大全希望能在2010年的展会上能有更多的汽车、5liopg化工行业的客户来参观大金物流的展台。他表示:慕尼黑物流展的优势所在,除物流展外还组织各种专业的展览,这也是其他展览公司所不具备优势,专业观众的组织和推荐。

厦门华商纵横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蔡承宇先生则表示:华商已连续两年参加了慕尼黑上海物流展。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会新朋、见旧友,谈业务,论合作,达成了我们“宣传自己、了解别人、共谋合作”的参展初衷。

另据该展会主办方介绍,2010年展会还吸引了八大国家展团,超过200家国际展商,德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捷克与国内物流巨头同台献演,打造企业国际品牌形象。

为最大程度做好2010年展会的行业交流服务,主办方整合多方资源,在展会同期论坛举办十场精彩纷呈的专业论坛,话题涉及航空货运、港航、物流及供应链等行业发展趋势。届时,来自全球的物流各领域专家就运输物流业最新话题作深入探讨。其中,为期两天中国航空货运论坛群英荟萃,与会专家将就亚洲航空货运市场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发表意见,不仅为经济危机下企业力克难关恢复市场提供良机,更为国内外引入创新技术搭起贸易桥梁。

展会还得到了供应链专业组织、德国物流协会、德国货运与物流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


相关阅读:

物流商“三通一达”均提价 邮政总局或为推手
渤海物流原大股东助中兆投资巩固地位
省专业市场物流战略祝捷大会举行

发表于: 2009-12-05 15:24 | 全文(查看: 84)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上海到沈阳专线(2)   标签: 物流  三农  

"汇聚2010慕尼黑上海物流展" 的评论: (共 0 条)

你对本文的评论:

登录后再作评论
博主信息
文章目录
存档文章
十二月 2024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Page was generated in 33 milli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