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 Blog: 博客 ·  资讯 ·  论坛 ·  留言
登录 新用户? 注册   |  

tiankong's blog

订阅博客: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阅读全文

第一章 《考研成功者的智慧》

  考研成功者是智力天才吗?他们都是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吗?通常认为,具备高智商的人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这对考研成功有所帮助。但事实证明,考研成功更需要的是其他一些要素。

  在研究考研成功者之前,我对考研成功的道路曾有过一些了解。1998年,我参加了一个由几位考研成功者组织的考研经验交流会。从他们身上懂得的道理很简单,然而这些道理却一直影响着我,这就是:如果你只知道考研,抛弃一切只为取得高分,即使你做到了,你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那次交流会的经验介绍者的确与众不同,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或应届,或在职,有些有过辞职考研的经历。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考研成功者。在他们的复习经历里,有些人起初曾仅仅具有高中英语水平,但最终还是看到了光明。

  他们为平衡学习与生活不懈地努力,终于打破了“为考研复习放弃一切,又因放弃太多而孤立无援,致使考研复习雪上加霜”的怪圈。

  这几个人都是考分超过350分的考研成功者。他们都有明确的计划,高效的学习模式。他们从不熬夜,在白天精神百倍的学习;他们并不是考研狂,而是在固定时间锻炼身体,与家人、伴侣、朋友在一起;他们永远不会孤立无援,而是能与亲密的人分享考研成功的喜悦。

  我与这些人交流的时间,原计划是一个半小时,但实际却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我只是问他们几个问题——要他们随意谈谈自己成为考研成功者的经历。如果真有一座成功者收藏馆,那么他们肯定会被第一批收藏进去。

  关于怎样才能成为一位考研成功者,他们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看法,但有一种观点很有概括性,这就是会上一位考研成功者袁穆提出来的,我还清楚地记得他的名字。他认为,如果这样制定复习方略——完全依靠个人努力,向孤岛一样复习,得不到任何帮助,那么全程的复习都会在迷茫中进行。

  当时,袁穆刚好在读研究生一年级。他把自己的经历讲给那些已经走上复习考研歧路的人——这些考研人“根本没想过要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

  当今有多少考研人表面上是在“终日”努力地复习,而实际上却连报考院校的需求都不甚了解!有多少人随大流报了辅导班却发现什么也听不懂,只有机械地抄笔记的份!有多少人自以为初试成绩名列前茅就开始麻痹大意,最终名落孙山!有多少人自认为水平不低,孤军奋战,却不知其他人早已超过自己。这样的考研人太多了。

  当然,袁穆不在其中,以他为代表的考研成功者也不在其中。他们都拥有考研成功者的智慧——当然包括稳健的学习计划,但没有一个人会拒绝与人交流,独自决定一切。

  我所接触的考研成功者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我从袁穆那里学到的教益。他们都具有考研成功者的智慧:他们相信,既积极面对生活又考研成功是可能的。他们相信,并不需要采取古代苦行僧侣的修行方式,完全有可能采取团队复习的方式,让每位成员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考研成功者。

  当然,在考研路上还有另一类人,他们的学习计划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他们愿意接受帮助,也帮助别人,他们的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但是,他们却受到自卑、忧虑、挫折的控制——他们是地道的无法面对逆境的人,他们甚至因为一件小事就变得不再自信,复习稍遇不顺就以为失败降临。他们努力,也获得帮助,但这种人并不具有考研成功者的智慧。相反,具有智慧头脑的考研成功者会说:

  我告诉我自己,个人努力和获得帮助还远远不够。我要相信自己,战胜逆境,而不要坏情绪控制我。

  本书中的考研成功者绝大多数都没有超级的智商或顶级的家教,他们也没有在高中时代就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是怎样成为考研成功者的呢?再说一遍,那是他们具有考研成功者的智慧!

  你也许不能得到像这些考研成功者考得那么高的初试成绩,你也许不可能在四个月的复习之后就考上国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院。但你完全有可能通过了解这些人如何生活——在个人努力的同时又能获得帮助,并在战胜逆境中提高成绩,从中受益匪浅。仅有小部分人知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具备考研成功者智慧的人知道该怎么做,而这正是本书的主题。

发表于: 2008-10-29 10:31 | 全文(查看: 29)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分类: 考研(64)   标签: 考试  

"第一章 《考研成功者的智慧》" 的评论: (共 0 条)

你对本文的评论:

登录后再作评论
博主信息
文章目录
存档文章
十二月 2024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Page was generated in 26 milli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