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DU Blog: 博客 ·  资讯 ·  论坛 ·  留言
登录 新用户? 注册   |  

ice_chen's blog

订阅博客: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未分类文章

中国发改委发布政策保持水价格稳定

      北京--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周一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称,由于商品供应充足,中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体水平基本稳定。

       公告表示,中国的粮食、鸡蛋等农产品[19.70-4.83%]以及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大豆和食用油也有充足的政府储备。公告指出,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总比重超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

      发改委公告发布前,中国国务院于上周表示,将使用行政手段抑制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并将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中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4.4%,升幅创两年来最高水平。

     发改委未在上述公告并提出任何稳定物价新举措。该公告主要总结了中国过去在抑制通货膨胀以及物价大幅波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有效地应对了2008年四川地震突发事件导致的价格异常波动。公告似乎旨在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公告称,中国已累积了调控经济发展的丰富经验。

发表于: 2010-11-23 18:29 | 全文(查看: 36)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标签: 环保人才求职  环保招聘信息  环保公司招聘  

2010全国各大城市水质标准

环境保护部8日发布《2009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公布全国655个设市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介绍说,考核结果显示,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国城市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09年,全国城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6.7%;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平均为89.84%,比2008年提高4.44个百分点;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76.1%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96.5%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和较好,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5.95dB(A),比2008年下降了0.07dB(A)。

全国城市污染控制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平均为66.77%,比2008年提高2.42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4.98%,比2008年提高0.54个百分点;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3.81%,比2008年提高0.4个百分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平均为80.71%,比2008年提高1.98个百分点。

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09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63.42%,比2008年提高8.03个百分点,其中,445个城市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60%,比2008年增加80个城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72.06%,比2008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其中,437个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于80%,比2008年增加24个。

陶德田指出,目前一些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有待加强。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太原、自贡、玉溪、嘉兴、亳州等5个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较低。温州、宿州、陇南、乌鲁木齐等4个城市交通噪声为轻度污染。通化、黑河、临沧、酒泉、安顺等5个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综合水平较低。

陶德田介绍说,2009年,全国城市中有77.36%的城市按全国统一调查规范要求开展了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城市公众满意率平均为77.26%。

据介绍,城市公众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污水排放情况和噪声影响等关注度较大。城市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率为79.85%,对河流湖泊状况满意率为78.29%,对噪声状况满意率为68.56%。

发表于: 2010-11-08 23:34 | 全文(查看: 43)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标签: 环保设备人才网  水处理人才  环境人才  

环保人物与马拉松难民的交流

      “菲律宾是亚洲对待难民最好的国家。他们很早就签署了《难民地位公约》,仅次于日本。”美国女士凯蒂负责亚太地区16个国家新闻事务。这位曾经在70多个国家工作过的前职业新闻人告诉来自中国的8名后辈:“人们关于难民最常想到的场景便是广阔的难民营里那一排排白色帐篷。但事实是,目前全世界1050万难民中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里。” 


      虽然嘴巴比别人的大一些,但对于约翰来说,姚晨(在线看影视作品)与其他中国姑娘没有什么区别,坐在眼前的这位说话有些紧张的长发演员,以待任联合国难民署形象大使的身份,不远千里来到菲律宾,探访生活在城市里的难民们。在约翰身后,是九年前才爆发过的一座活火山,已经被开发成度假胜地。不过约翰的遭遇与自然灾害无关,他和妻子伊莎贝尔看起来甚至比其他菲律宾居民还要胖一些,这对无法公布自己真实姓名和身份的非洲难民夫妻,已经在菲律宾生活了23年。

  23年了,他们当时所经受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他们惧怕来自祖国的危险。只愿意与中国的大嘴姑娘谈些琐碎的生活细节:坐“吉普尼”(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的付钱差异,对饮食和语言的适应,以及自己孩子们的小秘密——他们又在这里生下两个孩子。约翰夫妇对自己身份讳莫如深的原因大概来自于他的工作,他是一位博士,做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来菲律宾之前,已经在印度流浪过两年,现在他们的菲律宾雇主给他们提供相对优厚的生活,这从他们举止优雅的神态和穿衣打扮的细节里可以感受到一些。

  
  那些难民,在不同的城市里隐姓埋名,默默赚钱生活,把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压缩至最小,很少向外人表露,即便如此他们也面临着种种危险:随时可能被逮捕或拘留。为了获得卑微的工作机会,他们与当地穷人竞争,这同样能给他们带来内心愧疚和外部威胁。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姚晨(在线看影视作品)一行探访了四个难民家庭,倾听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呼吸。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或许很少有机会知晓菲律宾的生活会如此美好:全民免费医疗,即使重病;全民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博士;房价较低,人人爱欢笑。幸福指数较高,包括难民。
  “我已经没有回家的必要了”

  随着交流的增多,拘谨的约翰夫妇逐渐开始打开心扉。他们在逃离祖国之前,就已经获得了本科学位,懂得使用英语。“在菲律宾,即使是市场上卖菜的老太太,也会说英语。”约翰说虽然他们的英语很不灵光,但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最大的苦难是如何不被遣返,“在飞往马尼拉的飞机上,我曾看到一张表格,写着‘菲律宾入境和遣返管理处’,我看到遣返二字,就感到心惊肉跳,现在好了,听说那个部门去掉了那两个字。”

  约翰最开始获得了教友的帮助,他们都是天主教徒。而在这里,大部分人都是天主教徒,在教堂朋友的帮助下,他们联系到了联合国难民署在菲律宾的办公室,后者协助他们在这里获得一张“难民证件”,它可以帮助约翰家暂时生活在这个国家。随后,神秘雇主在得知他们的“特长”之后,为他们安排了住房和工作,“生活变得很美好,我们又在这里生下两个孩子,一共有六个孩子了。”妻子伊莎贝尔说。
 
  “我已经没有回家的必要了。”约翰是个乐观的人,但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能明显感觉到苍凉。他的父母都已经过世,而伊莎贝尔的父母也年岁已高,那是他们在祖国最后的亲人了。“菲律宾的生活非常美好,我们都已经在申请入籍,而在这里出生的孩子们,只要长到18岁,也可以自然入籍。”约翰最小的孩子已经16岁了,不但懂得母语、英语,还会说菲律宾语,一种连当地人都不常用的语言。

  菲律宾历史上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二战中被日本人占领,后又被美国人控制过很长时间。这三个国家都在这个拥有七千个岛屿的国家留下了浓重的印记。在马尼拉的老城区,到处能见到欧洲风格的老建筑,他们的宗教信仰也源于当时欧洲传教士的努力。而在现代化的马路上,奔跑的几乎全是日本品牌的汽车:丰田、三菱、本田和尼桑,前两者占份最多。在生活方式上,人们也早已全盘美国化:说英语,吃快餐,唱“雷帝嘎嘎”,看好莱坞影视剧。

  约翰一家从来没有居住过如此现代化的城市,“我们在非洲的首都,比这里差得太远,经历了很长时间,我们才适应了现代化的生活。”伊莎贝尔对马尼拉非常感激,是这里为她的家人提供了庇护之所,他们在水泥森林里隐姓埋名,不担心粮食和水,不担心身体生病,不为后代的教育操心——他们大多已经获得本科学历,取得相当体面的工作。

  “我的雇主没有规定退休日期,我可以干到自己不想干为止。”科学博士约翰说。
  “我在这里几乎实现所有梦想” 

     1988年,18岁的塞飞亚从苏丹来到菲律宾,在南部岛屿上的一所大学研修海洋工程,留学期间,他接触到不同文化的书籍,其中一些关于宗教信仰的图书尤其让他感兴趣,这些类似百科书式的读物,详细介绍了佛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的来龙去脉,这对从小接受伊斯兰教育的塞飞亚来说,非常新奇。为了分享这种新奇,他给祖国的几位亲友邮寄了几本回去。

  与约翰家相比,塞飞亚的生活更加戏剧性一些。这位苏丹高个子中年男人,保持着难得地健硕体型。他身上穿着黄色的“乐图”运动衫,卧室角落里竖着一双“足球钉鞋”,没错,乐观向上的塞飞亚热爱足球,曾经是苏丹17岁以下国家队的成员,如果他不是在留学期间往家里邮寄过几本书,说不上我们能在足球赛场上看到他的身影。
 

  事情出人意料,后果非常严重。苏丹当局查获了这几本书籍,并逮捕了收到书的塞飞亚亲属,还发布了逮捕塞飞亚本人的通缉令。“他们认为我在传播其他信仰,污染了自己国家的宗教事业。”塞飞亚不能回家了,他的亲友在监狱里待了一年半,而逮捕他的通缉令一直没有解除,他在异国他乡沦为难民了。

  “从1989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国家的总统都是一个人,所以我也只能耗到今天。”塞飞亚的生活曾经非常艰难,政府切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只能靠在学校里踢球获取当地的奖学金度日。毕业之后,由于拿不到工作许可,他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好在他的菲律宾女友没有抛弃他。出身贫寒的莉兰宁一直陪伴着塞飞亚,并最终嫁给了他。

  塞飞亚是曼联球迷,这位高大中锋曾梦想成为一名职业球员。现在,这是他唯一没有实现的梦想。不过在艰难度日的青年时代,足球拯救了他的生活,毕业之后,他靠四处“踢野球”谋生计,但是全盘美国化的菲律宾人,并不重视足球,而是热衷篮球,所以塞飞亚最终没有找到自己在足球场上的用武之地,成为一名船公司职员。 

  “有大房子住,虽然是租的,有汽车开,虽然是使馆的,儿子成绩优异,一直是班长。”塞飞亚说,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我在这里几乎实现了自己所有的梦想。”他把对家的渴望化作每天网络上的阅读——“我每天去看关于苏丹的新闻,感觉那边局势越来越糟糕了,我真心希望祖国不要分裂!” 

       在船公司干过几年之后,他谋得一份为阿拉伯人教书的机会,后又曾倒卖医疗器械,最终他搬到马尼拉,成为卡塔尔大使馆的公共关系官员。“我的优势在于有文凭,在菲律宾取得文凭,相对来说还是较容易找到工作。”塞飞亚现在已经有了一个17岁的儿子,正面临高考,由于在电脑编程上的出色表现,他还刚而获得区长的嘉奖。塞飞亚希望儿子未来能够成为一名参议员。
发表于: 2010-10-27 23:48 | 全文(查看: 56)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标签: 环境人才  

全国各大高校启动“低碳行动”

       9月18日,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组织建设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秘书长黎玖高出席了会议。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筹备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节能减排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高等院校节能工作对整个国家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更要主动走在社会前列,加快自主研发新技术,努力降低能耗。目前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的主要任务就是团结、带领一批在节能领域成绩突出、影响显著的先进院校,开展节能工作的交流和研讨,推广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培训节能专业人才。 


      10月15日—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主办,全国高校节能联盟、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承办的 “2010年全国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工作交流会”将在重庆市举办。

  据悉,此次会议是在国家节能中心、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节能处的指导下举办,旨在推动高校节能工作的开展,帮助高校全面了解国家相关部委和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校园低碳行动的开展和绿色校园建设规划的研制,为高校提供节能技改解决方案和多元化资金解决方案。会议期间还将召开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届时节能联盟各项工作将全面启动。

  据介绍,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国家节能中心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于6月在北京共同举办了“节能攻坚 高校行动”启动仪式,并成立了全国高校节能联盟。

  作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的推动下,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及各大高校共同发起的高校节能平台,全国高校节能联盟将致力于推动节约型校园、绿色大学的建设,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校园中推行低碳生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积极参与,作为高校节能联盟的首批发起院校,构成了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的坚实基础。

  全国高校节能联盟以“倡导节能新理念、创新节能新技术、推行节能新产品、建设绿色节能校园”为宗旨,将在全国高校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即每个参与高校在本校建设十项节能工程;在全国建立百所节能示范高校;在全国组织千个绿色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学生团队;在全国培养万名节能管理人员,系统推进高校节能工作的开展。 

      如今,高校正在成为节能减排攻坚战的一支生力军。按照规划,全国高校节能联盟将以高校这一庞大且特殊的社会群体为点,来带动整个社会对节能减排的认知,并激发国内民众将节能减排的意识转化为节能行动。
  
  为积极推进高校节能工作,建设节能校园和绿色大学,进一步加强节能联盟的建设,联盟还将制定中长期规划。据介绍,2010年联盟将健全组织机构,并加强与节能减排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国际组织)、节能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高校节能工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等多元化的支持。联盟还将举办“绿色节能科研成果转让与节能技术产品高校巡展”活动,大力开展以绿色节能为主的技术创新,为高校绿色节能科技成果转让和绿色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校园搭建平台。同时,还将召开绿色节能科研成果转化洽谈会,推动学术成果的研发与产业的结合,谋求校企共同发展。此外,联盟还将选择和鼓励优秀的节能服务公司进入高校,力争在2011年6月前在全国选择30所高校进行试点,之后在全国推广。
 
  
发表于: 2010-10-26 18:20 | 全文(查看: 33)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标签: 环境  生态  校园  

环保公司如何环保—供求关系无心节能

   按照住建部的政策要求,从2010年开始,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90%以上是节能型建筑。而新建建筑的80%是商品房开发,系于房地产市场。

  “建筑节能减排主要寄希望于新建建筑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后对记者如是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我国每年在施工商品房面积31亿平方米,每年竣工7亿多平方米,2009年销售住宅9亿多平方米。
  事实上,建筑与工业、交通运输并称为我国三个耗能大户。数据显示,2006 年,建筑能耗占三大能耗产业总耗能的24%,2008年已经上升到27.45%,建筑能耗目前仍然呈现逐年递增的格局。

  住建部总工程师王铁宏曾表示: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到2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房地产市场都应该是建筑节能的主战场。然而,可惜的是,由于缺乏激励性政策和行业标准,99%的房地产企业没有动力去做节能型建筑。即便是达到住建部规定的最起码的节能型建筑标准,也有很多节能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消失。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建筑节能的推进将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所谓“胡萝卜”即是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市等一系列财政补贴项目,以此来激励地方政府推进建筑节能。
 
  而“大棒”政策则是指将公共建筑耗能统计和节能减排列入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一项任务。同时,对于不能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和建筑节能改造的地区,不给予示范市等奖励政策。

  本报记者获悉,“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可能也被列入地方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建筑走向“低碳”达成共识后,为什么在推进实践中踯躅?在未来国家减排趋势下,节能建筑市场有多大?节能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如何完善?“萝卜加大棒”政策效力前景怎样?
  记者就此话题,邀请一直呼吁此问题解决的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院长张雪舟、建筑节能设计专家刘力博士以及最早将低碳付诸行动的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冯仑,一起把脉“低碳地产”。
  节能50%没有想象中的大
  《21世纪》:精瑞不动产研究院是立足建筑节能的基金,从你们所做项目经验上来看,开发商对做建筑节能的动力如何? 

     刘力:建筑节能在我国,只能说在理论上有所重视,建筑资源浪费的情况并没有明显降低,节能工作开展得并不成功。
  首先,建筑节能话题,政府提倡,也提高了建筑节能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只约束设计、不约束施工和使用,在验收环节上监管缺失,在具体操作上没有执行力。
  其次,标准当中对建筑节能50%的要求外界有所误解,并不是整体节能数据达到50%,而是在老标准的基础上,局部指标提高50%,对节能总量提升的要求并没有那么大。
  另外,在建筑节能的具体实施上,也只是做了局部改进。比如普遍要求建筑做外保温,其中,国内多数采用的是被证明是失败的湿作业,这种保温层是粘贴在墙壁上,很容易胀气、脱落,效果远不如干作业施工,但是标准对此没有进一步的规定。
  第四,就开展规模上,完全达到了建筑节能标准,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目的的项目全国不到一百个,专注做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很少。至于在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运输过程把关能耗浪费,就更无从谈起了。
  缺乏节能细指标

  张雪舟: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从2001年就开始做绿色住宅的标准制定和推广工作,但是平均下来,10年才做了50个项目,总面积在2000万平方米左右,平均每年才5个项目。

  究其原因,很多开发企业开始对绿色和低碳住宅的概念都很感兴趣,而实际去做的时候,往往不能执行到位。很大的原因就是国内对绿色建筑还缺乏“普惠制”,缺乏对全行业的鼓励性政策。
  《21世纪》:万通作为房地产行业较早提出“落实减排碳指标”的企业,对房地产行业做建筑节能是如何看待的?
  冯仑:建筑节能也好,低碳地产也好,是一个趋势。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当前对于住宅开发来说,建筑节能推广尚且缺乏一些激励性措施,仅仅是靠开发商的自觉性去做的。
  万通拿出每年营业额的0.5%作为推动绿色产品研发的经费,也跟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1世纪》:刘力博士一直在为国内建筑节能设计呼吁,那么你对目前国内建筑节能行业发展情况是如何看的?
  
   《21世纪》:你们认为房地产行业推行建筑节能,最大的困境在什么地方?
  张雪舟:主要是缺乏行业标准,如今大家都在说自己是低碳地产,到底怎样算低碳地产,主管部门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住建部仅仅有绿色建筑标准,按照一二三星进行衡量,这并没有对建筑节能进行详细测算,还不能算建筑节能标准,因为没有给出每项详细技术指标。
  刘力:建筑节能的投资方是开发商,而受益方是消费者,这让开发商没有动力去给消费者盖建筑节能的房屋,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高价格,开发商品牌比这个还管用。
  冯仑:当前比较热的房地产市场情况,也给开发商推行建筑节能增加了难度,开发商关心的是周转率和销售情况,建筑节能可能会被忽视。
  《21世纪》:地产绿色,低碳了,是不是意味着会增加成本?如果增加了,企业低碳积极性是不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冯仑:绿色建筑的确会增加成本,大概每平方米300-500元不等,不过,政府在政策上是有所鼓励的,像前期万通的绿色圆形屋等特色绿色项目正在向发改委、环保局申请补贴。具体补贴的数目可能还得等到申请完成后,才能知道。
  其次,低碳是一种企业的品牌,绿色的建筑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这是非常值得的投入。
  绿色认证的中国式困境
  《21世纪》:怎样的住宅才算节能型住宅?如果没有一个验收标准,又怎样去界定开发商是否做了节能建筑呢?
  张雪舟:目前很多部门都在做建筑节能的一个标准规范,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已经做出了《中国绿色低碳社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也有其他机构和部门在推节能建筑标准。还有一些国外的标准,例如LEED和DGNB标准。
  从整体上来说,一个绿色低碳的社区应该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是能耗,这个很容易理解,包括建筑每个环节所消耗的能源和碳排放;第二是绿化,要用能够吸收碳的乔木类植物,并且计算出来这些绿色植被每年吸收的碳排放量;第三是水处理系统,能否循环利用,是否节约用水;第四是交通环境,是否有利于低碳出行方式。
  《21世纪》:国外普遍采用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来控制建筑能耗浪费,与我国现行的节能标准相比,绿色建筑认证有什么优势?绿色建筑认证在国内开展如何?
  刘力:优势就体现在标准上,我国现行的节能标准没有专门规划验收标准,标准制定细节不明确,缺少对实施效果的把控,在监管中,由于缺失验收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系统也不能给予支持;而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则从设计到验收都有相关的标准,作为第三方认证,在监管时也更客观、严格,国外的经验也表明,开展绿色建筑认证对推动建筑节能是有比较好的效果的。
  《21世纪》:目前国内相关的认证体系也不少,国际知名的也不少,例如美国的LEED标准和德国的DGNB标准,如何区分?
  刘力:的确国内现在有很多机构和部门都在做自己的标准,国外引入的如美国LEED标准,知名度很高,是由于美国政府在强势主导它的推广,并不意味着这套标准就是最先进的。因为这些认证标准都属于第一代认证系统,在操作上主要是采取分项打钩,比较好操作,但是片面强调单项技术应用,整体性不够,导致设备简单叠加,建造和后期运营的成本增加,最后反而达不到节能效果。
  绿色建筑认证标准是一种第三方认证,没有强制性,不会和国家现行法规制度相冲突,开发商是通过申请来进行认证,类似于英语四六级考试。
  “普惠制”奖励是动力器?
  《21世纪》:建筑节能工作进展如此缓慢,如果不加以改变,建筑资源浪费会达到什么程度呢?
  刘力:目前我国现有住宅400亿平米。事实上,建筑能耗占全部能耗的30%,加上建筑使用、运营等过程中的能耗,更是达到总能耗的50%。2000年以来新建住宅达180亿平方米,这里面基本没有绿色建筑,而由于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20年,全国还要新增住宅300亿平方米,如果不对这些建筑的能耗加以控制,将会出现巨大的能源缺口,现有能源分配比例要全部拨给住宅能耗,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21世纪》:有消息称,“十二五”计划中建筑节能减排将会制定新指标,各地也在统计建筑能耗情况,这是否意味着有了倒逼机制?
  刘力:“十一五”规划中建筑节能减排的指标,实际上各地都难以完成,因此“十二五”不会将减排计划大幅拔高,但是国家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肯定会加大,这能够引起社会公众对于建筑节能的重视,认识到建筑能耗过量带来的负面影响,算是建筑节能发展的一个契机。政府对于建筑节能减排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但如果没有触及最根本的房地产供求关系,成效也不会乐观。
 
  《21世纪》:当前怎样才能促进开发商重视节能建筑呢?
  张雪舟:当前开发商缺乏主动性,主要原因是没有激励政策,目前出台的一些局部的激励政策是不够的,应该给予行业一个普惠制的激励政策。即不管商品房开发还是保障房开发,只要验收达到政府规定的节能建筑标准的,都应该给予税费减免。

  在房地产市场很火爆的情况下,开发商肯定以回款和最大销售速度为最大追求。很多开发商甚至要求设计院在一个星期内就给图纸,这是不可能因地制宜地做到最低成本的节能型建筑设计方案的。
  只有在相应的激励机制下,开发商会分化出一部分,专门做节能建筑的开发商,会沉下来心专门做节能型建筑,这样才会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才能研发更多的低廉的建筑节能技术。
  《21世纪》:近几年中央对可再生能源建筑等都有财政补贴资金,这样的奖励性政策算不算普惠制? 
       但是,这样的政策仅仅是针对少数项目的奖励,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是拿地方政府图书馆、办公大楼这样的公共建筑来申报的,对于商业性房地产项目基本没有奖励。同时,这样的政策只是示范性的,没有对全国商业性房地产项目一个普惠制的奖励。

  张雪舟:2008年和2009年,中央财政资金都有对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专项补贴资金,平均每个示范市能够拿到5000-8000万元的奖励,示范县可以拿到1800万左右的奖励资金。

  
发表于: 2010-10-25 22:53 | 全文(查看: 58) | 评论(0) | 本文地址 | 收藏 
标签: 环境  生态  水工  
博主信息
文章目录
存档文章
十二月 2024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Page was generated in 15 milliseconds